第一百一十九章 本太子将带3尺剑专斩奸佞
,最快更新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最新章节!
北京,讲武堂外。
此地乃是大明边关卫所将士提拔上学之处,为了防止文武分科太厉害,大明常常将科举中举的进士分配到讲武堂担任理论讲官,教授如算术,地理,还有诸兵书。
此时的大明官员,因受前元蒙古人风气,对于文人掌武,或对武人弄文,还没那么歧视。
毕竟,元顺帝时的丞相脱脱,就是能文能武,不仅臂力过人,而且还主持编撰了宋辽金三国史书,堪称是文物双全的奇才。
甚至元顺帝自己,也是这般。
许多文进士,对于自己能被选中,前来讲武堂讲兵书,深觉荣耀。
出将入相,谁人不想学谢安风流。
如今的魏国公徐达,更是大明宰相一般的楷模,能文能武,深深鼓舞着年轻一代的士子们。
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黑瘦的士子,正在讲武堂外面的胡同,与新来讲学的士子吃烙饼,此地周围寺庙众多,有寺庙的粮铺,寺庙便派很多佃户在周围做买卖,卖布帛,卖炊饼,油旋儿,就着苤蓝丝儿吃,别有一番滋味。
此士子,正是当初在重庆府,劝诫当时还是指挥使的大明舳舻侯朱寿定心等待的忠县士子蹇瑢。
朱寿在洪武二十一年,果真被登基之后的太子朱标,封为舳舻侯
而蹇瑢自己,在洪武十八年成都府中举子,随后中进士,如今在北京讲武堂担任教授,教诸武举人地理学问与算术学问。
他一边吃着烙饼,一边与身边新来的教授,吉水进士解缙聊天。
“大坤兄,我听说,太子殿下要在北京建文渊阁,自讲武堂与太学选取优秀进士举人进入担任机要秘书,此次,你我都有希望啊。”
蹇瑢说道。
而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才中进士的解缙,乃是自南卷高中的,他还曾是乡试第一名,故而被分派到北京讲武堂担任教授之后,深受众人尊敬。
无他,学问深。
到了如今,
大明分四卷,北卷,南卷,西卷,中卷取士,已有五年,开科两次了。
大明的举子们,无论是文武举,都有一个自己的鄙视链。
文举,最尊崇南卷。
因为南卷,不仅出题刁钻难度高,而且参考人数多,录取率极低。
武举,自然尊崇北卷。
北人天生骨架大,如山东齐鲁武举子,陕甘等地武举子,自幼骑马,弓马娴熟,在这些地方考武举,想进入讲武堂,那非得是百人千人里拔尖的才行。
蹇瑢自己是考的大明中卷,也就是成都卷中的举子,他深知南卷有多难,故而虽然自己中举早,却也并未轻视解缙,而是对他多有照抚。
解缙身材修长,两缕短须,他面色端正,眼眸精亮,正慢条斯理地持着烙饼,北京讲武堂管饭,但伙食就有些难吃,让南人很不习惯,大部分时候配菜只有萝卜咸菜,偶尔有些专供一线部队的鹅仔菜,也就是生菜,那都是阿弥陀佛。
没办法,北京气候因素,冬日里,所有的绿菜和干菜叶子,都紧着边关卫所。
讲武堂的举子,好歹能吃饱。
不少北京的老百姓,还吃不饱,冬日里饿死的大有人在。
解缙闻言,对蹇瑢说道:“不知也,不过,我观最近讲武堂武举子动向,我大明应该要对辽东,漠南动武了。”
太上皇派遣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太子真金的老师金忠出马,前去漠南,为太子朱雄英之弟,蒙王朱允炆求婚。
为了表示朱允炆的身份尊崇,朱标和朱元璋,亲自给朱允炆选了一个封号。
“蒙王”。
意思便是,蒙古诸部的王。
若是北元的天元皇帝同意,朱允炆将会入赘漠南,在漠南就藩,日后大明与北元,同为华夏,不设卫所,不行军事,蒙古王公贵族,通华夏习俗,爱慕中华者,悉数封赏。
北元诸王公贵族,田地宅邸,全都由国家返还,给予优厚待遇,每个月,还从大明皇家银行中给予俸养。
若是不会做生意,可以将自己的草场,买卖,全都委托给大明皇家银行的掌柜代理,每年按期分红。
大明还会对北元黄金家族,提供丰厚的军事援助,经济援助。
虽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大明这是在蚕食拉拢北元黄金家族,想要侵吞蒙古诸部。
但是如今的北元皇帝,乌哈图汗,没得选。
北元打不过漠北那帮维拉特蒙古人,也干不过帖木儿汗国的骑兵,往西边走的路,被维拉特蒙古人与察合台堵住了。
漠南本部,又有许多小部落,对黄金家族极为不满。
当年大元帝国建立,真正享受到了帝国福利待遇的,只有蒙古黄金家族,其他的很多小部落,还有当年蒙古草原上的奴隶蒙古人,过得还是跟狗一样。
他们对黄金家族,没什么好感。
认为这帮北元余孽,在南方被汉人赶出来,还要来抢我们的草场和牛羊,继续欺压我们,把我们当奴隶!
所以漠南漠北各个小部落,对于黄金家族是恨大于爱。
天元皇帝屡次西征帖木儿汗国,屁股后面都有小部落叛乱,沿途也经常被其他蒙古部落打秋风,游牧民族的特性,让他们如狼似虎,狼性文化深入骨髓,即便是同族也要劫掠。
蹇瑢和解缙二人,都在北京讲武堂担任教授,自然对这些事情十分敏感。
“你也看出来了?”
“我觉得蒙王殿下入赘北元,是好事也是坏事,我大明总算能定北疆,但我北方卫所将官,就没那般受重视了。”
蹇瑢说道。
“我更担心的,是北元靖平后,大明要对北方边关卫所进行均田清理,虽说我们都知道边关卫所百户什么尿性,但真搞起来,遭殃的还是普通军户。”
“难啊……”
解缙也摇了摇头。
可不是么。
大明士卒,不如猪狗。
这话是太上皇陛下,朱元璋亲口说的,编撰入大诰中。
其中列举了许多桩,边关卫所官将,欺压普通军户士卒的案例,里面二三十件,大半都在北方卫所……
在北京讲武堂中上课的武举子,也有从边关立功了选派过来的,听他们言语,北方卫所官兵被欺压,已经蔚然成风,百户千户,将军户士卒当驱口(奴婢)一样使唤,动辄打骂,克扣他们的银钱更是家长便饭,更有甚者,钱粮一分不发,逼着士卒去劫掠当地老百姓。
蹇瑢和解缙都看出,大明要对北方动手,解决北方,辽东问题。
但是他们都担心,大明要动北方边关卫所,可能会引起军方动荡。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太上皇陛下,皇帝陛下,都不怎么杀人。
北方卫所千户犯了事儿,最多也就是贬去海上,或者贬去广西,云南,并不斩杀,也祸不及家人。
这使得如今卫所官将有个错觉。
我大明的皇帝,不会杀人。
贪污什么的,也没啥。
就在二人聊得兴起时,一个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你们说的对,对北方卫所军户改制,遭殃的还是普通底层军户,世袭的千户和百户,都成了蛀虫,而且他们以为我大明皇帝以仁治天下,拿不起刀子了。”
“他们错了,那是我皇爷爷和父皇在养生,可不是我朱雄英。”
“你两个姓甚名谁,倒是有趣,可愿与本太子一道,巡视大明九边的卫所?”
“你们放心,这次本太子亲率两千锦衣卫,带尚方宝剑,专斩欺压百姓的奸佞脑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