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丰收
七月中旬,伴随着炎热的海风,是夷州岛早稻丰收的季节,整个夷州岛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
蔚蓝的晴空,烈日骄阳,金黄的稻田随着滚滚热风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东宁府百姓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味,一眼望去,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家的,今年粮食大丰收了!去年一亩地产350斤米,今年居然有500斤米!”一位长相黝黑的农家妇女对着男人道。
“多亏了监国殿下的海鸟粪,否则哪里产得出这么多粮食!”男人感慨道。
今年的夷州岛确确实实大丰收了,得益于饱含氮肥磷肥的海鸟粪,老百姓们都乐坏了,可惜夷州岛开垦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一带,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
这次大丰收够四十万人一年的吃喝了,老百姓难得有余粮,夷州岛的粮食问题终于解决了。
除了稻米大丰收外,东宁府的百姓还有一件事情津津乐道。
那就是红薯和土豆也成熟了!
?“传言说新粮来自于遥远的殷洲,那里有商朝的遗民!”
?“确实如此,播种下去的时候,东宁日报报道过几次!”
“也不知道产量如何。”民以食为天,这才是这群百姓们最关心的。
?“想必应该比我们种的这些普通粮食高很多吧,东宁日报不是说了吗,播种的时候,监国下了旨意,以后咱们愿意种新粮食,出二两银子一亩保底收购。”一名百姓分析了一会后说道。
?“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保底收购啊,那赶紧去官府报名种新粮!”一名百姓感叹道。
东宁府周围,那些好奇新粮收成究竟怎么样的百姓们迫不及待地去看热闹了,因为《东宁日报》说了,今天就是收割新粮的日子,盛情邀请广大民众前去参观。
对于收割红薯和土豆,郑克臧早有准备,时间一到便在《东宁日报》上面刊登新粮收割的方法。
并且为了保护新粮的产出,郑克臧督促朱天贵派手下守好红薯地和土豆地,预防有人偷偷将新粮藏起来。
这也是逼不得已的,郑克臧不想把辉煌点数浪费在兑换红薯苗上,他还想要大规模推广到全夷州岛,可不想刚收上来就被疯狂的百姓偷没了。
不是郑克臧不相信百姓们,而是他太清楚红薯,土豆这两种新粮的产量了,有海鸟粪在,保底亩产都有一千斤,百姓们视粮食的产量如生命,一旦两种新粮的产量出来,百姓们必然会为此疯狂,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原来红薯和土豆是长在地里的!”一个百姓在看到东宁日报上的新粮收割方法后,稀奇的道。
说是收割,长在泥土里的甘薯和马铃薯都需要锄头来挖,或者用牛来犁。
随着一头黄牛拉着木犁地在一块红薯地犁了过去,新粮个收割正式开启。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明郑粮食产量的开始,明郑很可能会因此而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先从红薯地开始,不需要多久,仅仅一会儿功夫,一株株红薯就被挖出来,摆放在田垄上面,一时间,整个田地都能够看到大量的红薯。
“开始称重!”
有人拿着箩筐装好红薯,有人拿着大秤和本子。
一筐筐红薯不断的过称,很快就超过了一千斤。
而这,还没称够一亩地的量呢!
郑克臧看了看已经过称的番薯,再看看田里面剩下的红薯,
整个人的都笑的合不拢嘴。
“来人,给我拿锄头来,本监国要亲自挖几颗红薯看看。”
郑克臧的心情是相当不错,竟然要亲自来挖红薯。
“钦舍,给我也留一把锄头。”陈永华也忍不住加入了挖红薯的大军。
这边很快就有人拿了一些锄头过来,郑克臧、陈永华、杨英等人人手一个锄头,各自也是找了一处地方开始兴致勃勃的挖起红薯来。
郑克臧高高的挥舞起锄头来,一锄头下去。
嗯?挖偏了一点,不过,依然也是挖开了一片泥土。
红薯田都是垄起的一行行田土,泥土很松,挖起来并不费力、
很快,郑克臧就挖掉了红薯根周围的一些泥土,一颗颗红薯就露出来。
“哈哈,岳父,杨大人,我挖到了!”
看到红薯,郑克臧玩心大起,也是顾不上脏不脏了,直接用手扒开泥土,顿时一颗颗红薯就被扒出来。
这些红薯的个头都很大,小的也有几两,大的红薯甚至于有两三斤,一株下面跟下崽一样有好几颗红薯。
这时候,土豆也开始收割了。
随着时间推移,红薯和土豆堆积在一起,犹如一座小山,同时也是将数字汇报过来。
“出来了,出来了,红薯十亩地产四万五千斤,土豆十亩地产四万一千斤!”称完重,粮官激动地大喊。
“恭喜监国,天降祥瑞,我夷州岛再无饥荒。”户官杨英带头向郑克臧表示祝贺。
亩产四千斤啊,这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北方的小麦一亩年产量也不过三百斤左右,至于南方的水稻,亩产也不会超过四百斤,除非像郑克臧一样,有源源不断的海鸟粪。
现在这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它们的产量是小麦和水稻的十倍,这个产量是何等可怕。
周围的百姓也疯狂了。
“我的天!”
“这么多,不可思议!”
“要是早几年有这样的红薯,我那可怜的孩子就不会饿死了。”这时有收一个农家妇女忍不住跪倒在地里面,整个人都嚎哭起来。
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想起了早几年三藩之乱出现饥荒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被饿死的经历。
郑克臧、杨英等人都纷纷看了过去,听到了这声痛哭,顿时一个个都沉默下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还在丰收的喜悦冲淡了悲伤的气氛,面对如此巨额的数字,百姓们都在询问怎么拿到红薯和土豆的种子。
在现场的郑克臧发现情况有点混乱,赶紧站出来喊道:“不要急,下午的东宁日报会写怎么领红薯苗和土豆苗,大家稍安勿躁。”
“大家耐心等一等!”陈永华也发声了。
“良种就是要给大家种的,一切都等下午的东宁日报!”户官杨英一锤定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