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壮怀激烈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一百五十六章 壮怀激烈

小说:鼎定河山作者:品涩居士字数:1619字更新时间 : 2022-10-14 06:56:09
最新网址:wenxueya.cc

白鹿洞书院之困事后复盘,令相关人士惊起一身冷汗。

事实是,若无意外,消息传开,迅速震动江西,并以此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播开去。而后多方势力汇集过来,紧急蹉商后派身份不轻不重之人先去试探贼匪口风,看看对方的开价。可以先答允部分好处,但要确保书院师生安全。接下来双方来回扯皮,就招安条件讨价还价。最后,经过数次交锋,谈判艰难完成。结果大抵是,学院师生安然无恙,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只许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便令数百误入歧途的百姓幡然醒悟、迷途知返,这正彰显咱大定之仁爱、仁政。壮哉我大定君民,美哉我大定河山。

但,有人破坏了如此和谐美好的局面,这简直是……只能接受,苦了后面擦屁股的。

掀桌子玩明牌的这位叫岳飞,小小的一个营指挥使,居然……竟然……将乱匪……不不不,是大定子民,一锅端了,你敢信?

而且,贼首悉数被诛……哦,还留了一个半死不活的石宝,偌大的功劳……啊呸,总之这大头兵太不守规矩了。

有些事上不得台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无意外的话,岳飞算是上了某些人的黑名单,想出头可非易事。虽然,他的大佬李纲能量不小,但也犯不上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下属去得罪人。

对了,还有岳飞下属叫牛皋、杨再兴的小校,在追剿洞庭湖贼寇一役中表现出色,倒是可以运作一番挖掘过来。

按说,要挖墙脚也是先挖岳飞吧,何以弃之如敝帚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此人乃是李纲的心腹爱将,一直在培养重用,二十岁出头便升了营指挥使,据说很是感激李纲的知遇之恩,不大可能会反水。而牛皋、杨再兴这二位“猛将兄”位卑人微,只要许以好处想来是不难笼络的。

此乃后话,无需赘及。

事实上,岳飞这一营军士此次可是立下了泼天般的功劳,任谁也昧不去。

攻打洞庭湖时,便是岳指挥使一马当先,当场诛杀贼首杨幺,而后领命追剿余寇,最终在白鹿洞书院一战功成。

观其战法布置,可谓是经典的突袭战术,有勇有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已有将帅之风。假以时日,大定必又多一名将(帅),此乃军中之幸。虽说军中亦是派系林立,但军人终归纯粹些,更信服强者,便少了许多龌龊阴私事。

不管怎样,于某些人而言,对岳飞的不满甚至是厌恶暂且只能放在心里,表面文章不但得做,还得做的漂亮,叫人挑不出刺。是以,论功行赏嘛,必须的。

而于冯过,则是大大的惊喜。岳武穆哪,精忠报国,流芳百世,乃是众多热血男儿的崇拜偶像。

聊几句题外话。

在那个时空的教科书中,将岳飞移出了课本,甚至是将他民族英雄的身份给移除。这是为何?其实历史学家们已经给出了理由,理由便是,岳飞的行为其实并不足以称为民族英雄。这又是为何呢?

两个理由:

第一个观点便是,岳飞抗金属于民族内部的部落战争,而不是属于民族战争。

金人是女真族,而女真族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金人与宋人的战争是属于民族内部的部落战争,而不是属于民族战争。因此岳飞只能说是抗金名将,而不能说是民族英雄。

也许可以称为民族英雄,但是只能称之为汉族的民族英雄,而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而教科书是给予整个中华民族观看学习的,如果说岳飞是民族英雄,那么就是将女真族分裂出中华民族,这样肯定是不允许的。于是为了严谨便是将岳飞移除出了教科书。

但是还有一个比较理由却是比较不严谨了。这一部分人认为,岳飞是属于宋朝的将军,是一个职业。而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包括保家卫国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属于他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说是本职工作,那么便是不应该属于民族英雄。而是只是听命行事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

这是所谓专家的观点。呵呵,专家?

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小学、初中、高中必选的,但是却又兴起了“去鲁迅化”,教材删删减减,鲁迅的文章也都慢慢退出了教材,虽然还能看到鲁迅,但文章数量减少的很多,这是一种“去鲁迅化”趋势。

另外,专家还建议删除《出师表》、《背影》、《荷塘月色》。

诸葛亮一直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然而在一些专家眼中,诸葛亮成了“愚忠”,他难以给青少年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理当删除。

《背影》讲述是父爱,然而专家认为朱自清爸爸翻越了月台,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给青少年造成影响。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写的一篇散文,他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引用了梁元帝《采莲赋》,这篇言情小赋,描述少男少女之间的荡舟嬉戏的场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样的情节放在教材当中不太合适,《荷塘月色》就被删减了很多次。

岳飞的《满江红》也被一首同名作《满江红·小住京华》给取代了,前者是岳飞抗金,后者是秋瑾写八国联军。

同时,又引入了西方的《爱迪生救妈妈》一类的文章,且这是一篇虚构的文章,它也根本无法普及任何科学知识,但在一些人看来,这就是在同国际接轨。

呃,莫说了,说多了会内伤。

是时,方腊被一枪逼回院内。这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发生了——堂堂圣公好巧不巧的一脚踩到一块石头,许是崴了脚,身子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更巧的是,他的后脑勺精准无比的重重磕在一小块不起眼的石头上,恰巧这块石头朝上部分是尖锐的。一代枭雄、“永乐”皇帝方腊一句话都没留下,瞬间命丧当场。

呃,人生无常,珍爱生命,且行且珍惜。

一句话,搞风搞雨的方十三被两块石头给带走了。

当然,其时是不明所以的,反正在冯过看来,好似在狙击手在暗处放冷枪。嗯,最长一枪。

几个首领被“狙”掉,数百溃兵被包了饺子,除了少数几个负隅顽抗丢了性命,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弃械投降。谈不上群龙无首,原本就不是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其它的都是虚幻,小命才是自己的。

后面就是繁琐的扫尾工作,这些自有专人负责,好在书院师生无恙,这便足够了,那些个刁民杀一批关一批放一批便是。

冯过等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在惊魂未定的杨长孺引荐下方进了书院。他并不晓得小杨同学为盼来的救兵不是自己而失望,得恭喜他哈,喜提粉丝一枚,要知道那个时空的粉丝力量是无穷大的,绝对的名牌洗衣粉,可以洗清一切污诟……他只是单纯的想见见那个一枪送走方腊的官兵首领。

呃,将校与士兵其实不太容易区分。普通士兵作战时只有衣甲,头上戴的是皮莅子,而将领披甲不同。另一个方法是看刺字。

脸上刺字,即黥面。

黥面本是一种从上古时期延续下来的刑罚,而在军队中大规模使用,始于楚末军阀混战时期,被各个军阀势力用来防止军中士兵逃亡——

召募之制起于府卫之废。楚末士卒疲于征役,多亡命者,梁祖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号,是为长征之兵。方其募时,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试瞻视,然后黵面,赐以缗钱、衣履而隶诸籍。

刺字通常在身体哪一部位呢?有“黥其面”、“涅手背”、“手号军”之说。大体说来,大定军人刺字的部位与社会其他人一样以面、手背、臂等处居多。

为什么要刺字呢?

招募士兵有“招刺利物”一说,即每每招募士兵,经体检合格后,在脸上刺字,然后再发给衣服、骧钱。如果是行伍出身因军工累迁可用药除去入伍时所刺的字,但除不除并非由自己决定。高级点的甲士、禁军,刺在手背、胳臂、小腿等容易发现的地方。

为表达某种意愿或志向而刺字。如仁宗王则起义军于面刺“义军破常军得胜”字样,表示推翻常定统治的志向。

为表明某些军人的来历。如神宗熙宁七年在河北招募番人弓箭手,皆在左耳前刺“番兵”二字;元丰三年,种谔将“效顺”大定的部族人一律刺上“归汉”两字。

为防止士兵逃跑,这是军人刺字的本意。

总之,将领不一定刺字,士兵却一定是“黥面”的。

嗯,岳飞就没有黥面,人家在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母刺字嘛,人尽皆知的故事。不过,就是不知道这个时空是否如此,大家初次见面,也不好掀开衣服来看不是?

话说冯过知道那位立下奇功的营指挥乃是岳飞时,委实是惊呆了。作为历史爱好者的他,最喜欢或者说尊崇的历史人物便是辛弃疾与岳飞,一文一武,允文允武,老辛已成了忘年交,那岳战神呢?

不算太妙的是,岳某人知道这唇红齿白、面如冠玉的少年人乃是江西新科解元郎后,只是表现出了恰到好处的善意,至于一见如故什么的,装不出来。

岳指挥倒是对贾小春很感兴趣,一是春哥身上那该死的军人味道,二是贾某与牛皋乃是老相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