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141章 杨广再战辽东城,沈光无愧骁果勇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141章 杨广再战辽东城,沈光无愧骁果勇

小说:隋唐天字七书作者:流云舞天风字数:1207字更新时间 : 2022-11-04 13:37:24
最新网址:wenxueya.cc

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是顺理成章的事。

杨广即刻发布了全国的动员令。

由于第一次征伐正规军损失过大,同时,也为了注入新的血液,杨广这次准备征召自愿军,在民间征召骁果。

杨广征召全国有一技之长,并且愿意为国而战的奇人异士。

他汲取了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后勤不继的问题,杨广特意修复古辽东城,先期存储军粮,让它成为进攻的大后方和基地。

杨广准备和高句丽打一场持久战争。

萨水之败,是杨广一生的耻辱,隋朝上下,一心向外,主辱臣死,这个场子是一定要找回来的。

朝野上下,完全同意再伐高句丽,但对于杨广亲征,却依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郭荣上谏说:“戎狄失礼,臣下之事;千钧之弩,不为鼹鼠发机,奈何亲辱万乘以敌小寇乎!”

这是一种稳妥的方式,因为当时隋朝国内的政局,已经潜流暗涌。

天灾肆虐,加上官逼民反,中原大地,反抗隋朝的义旗已是遍地开花。

虽然对于隋朝这架庞大的机器而言,只是芥癣之疾,但星星之火,未必不可以燎原。

因而,这个帝国,需要杨广坐镇都城和朝廷,去稳定军心民情,也只有杨广本人,才能控制日渐混乱的局面。

如果杨广再度远征僻处边陲的高句丽,一旦再次出现闪失,或是国内烽烟再起,整个国家,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庾质同样有这种担心,当杨广再一次询问他的意见之时,庾质也豁出去了。

他要讲真话,虽然他知道,真话有可能带给自己不可预测的危险。

这就是庾质的第二答,“臣实愚迷,犹执前见。陛下若亲动万乘,糜费实多。”

庾质想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劝杨广不要亲征,但杨广此行,已是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了。

杨广发怒道:“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

杨广想起一征高句丽时,平壤城下九支大军,在萨水的惨败,心中未免比较衡量,如果当时是由自己指挥,或者会是另一种结局。

杨广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也过于看轻他的朝臣,他的偏执和小孩子得不到一个玩具,胡搅盲缠相类似,他已经蒙心蔽眼。

高句丽,将成为他一生之痛,也将成为隋朝一朝之痛。

杨广觉得自己必胜无疑,但这一次,真理掌握在朝臣的手中。

杨广驾轻就熟,直接杀奔辽东城,这是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杨广未完成的任务。

杨广此次依然延续了第一次进攻的战略,分水陆二路进攻,会师平壤城下,他自己,亲临一线,亲自督战辽东城的进攻。

隋朝再一次证明了在正面战场上,精锐的隋军横扫天下的无敌霸气。

王仁恭率领一千精锐骑兵,竟然击破了高句丽数万军队。

于是,战斗又回到了无比熟悉的模式。

高句丽开始坚壁清野,据城固守,隋朝又开始攻坚模式。

这一次,杨广吸取了教训,他颁布了一道命令,他授权攻城的部队,自行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实际军事行动。

这释放了隋军的战斗力,但高句丽并非弱者,他们是一流的守城者。

他们向中原王朝的学习,获得了回报。

中原王朝是农耕社会,以城市为中心,对于城市的攻守之道之术之器,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并且积累了无数实际的经典案例。

高句丽作为一个缩小版的中原王朝,其文化直接源自于中原,因而,城守之战,是他们最在意和必修的一个功课。

加上杨广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遗弃了很多辎重,这是非常宝贵的战略物资。

最重要的是,高句丽在上一次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作战经验,从技术上讲,高句丽足以成为和隋朝正面硬刚的可怕对手。

高句丽占据天时,地利之和,最夸张的一点是,由于隋军上次无功而返,他们在心理上并不怵于隋军。

高句丽主场作战,万众一心,人和也是他们的加分项。

以此守城,足以让攻坚者望而生畏,即使城市被攻下,也是二败俱伤,玉石俱焚的局面。

杨广就将面临这个局面。

只要辽东城的军民坚持几个月,东北的气候,必将令隋军进退艰难,不战而退。

因而,高句丽辽东城守军士气高昴,心怀必胜之志,誓死与辽东城同存亡。

杨广需要啃一块非常硬的骨头。

双方军队硬碰硬,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战事极为吃紧。

隋军使用飞楼、木橦、云梯、地道等方式,四面俱进,昼夜不停地攻城。

但高句丽因为一直学习中原的攻守战术,加上多年准备,守城之具精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高句丽随机应变,区区一座小城,竟然在隋军全力进攻之中,坚守二十余日,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辽东城依然在高句丽控制之中。

硬攻坚城,隋朝付出了惨烈的牺牲。

作为骁果之中的侥侥者,吴兴沈光的遭遇,可见当时战斗的残酷。

沈光可谓艺高胆大命硬,当时有一种攻城工具叫做冲梯,竿长十五丈,沈光升腾其端,跳上城墙和高句丽兵短兵相接,肉搏拼命。

沈光施展不世武功,以一己之力接连杀死高句丽数十人。

但一人难敌众手,后继再无援军,沈光敌不过高句丽人多势众,被高句丽逼着跳下城墙。

眼见即将摔死当场,但沈光一身武艺,临危不乱,竟然在没有落地之时,攀附住冲梯竿上的垂带。

沈光真是神人,他竟然毫不畏惧,再次攀绳而上,继续战斗。

一战成名,沈光被杨广现场提拔为朝散大夫,并且留在杨广身边做贴身侍卫。

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誉。

但并不是每个战士都有沈光的身手和运气,牺牲在辽东城下的隋朝战士,数不胜数。

战争是残酷的,拼的是消耗,是资源,是国力和国势。

辽东城不过是区区一座城池,在隋朝的优势兵力和全力进攻之下,辽东城被攻破,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杨广动了真格,也发了真火,他祭出了攻城的最强武器。

这种攻城之具,在当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杀器。

杨广命令隋军制造了布囊百余万口,在其中满贮土石,准备直接在辽东城外修筑一条和辽东城一样高度的斜坡,这叫鱼梁大道。

宽三十余步,当此道筑成,隋军战士就可以沿着这条大道轻松登城。

同时,为了配合登城,杨广还制作了一个大杀器。

这就是八轮楼车,这更是一个庞然大物,比辽东城的城墙还要高,在鱼梁大道的左右二边各安置一台,上面满布弓箭手,让他们占据制高点,俯射城内,以掩护鱼梁道上的攻城部队。

辽东城内的守军见到这二个新式攻城器具,大感恐慌,非常明显,城池即将不守。

当悲观绝望之气在城内弥漫之际,城外的隋军,却忽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