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92章 二十年突厥国灭,东北亚战火重燃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92章 二十年突厥国灭,东北亚战火重燃

小说:隋唐天字七书作者:流云舞天风字数:1432字更新时间 : 2022-10-19 11:04:52
最新网址:wenxueya.cc

漠北出现了权力的真空。

东西突厥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大草原群龙无首,此消彼长之下,漠北将要变天了。

谁能收拾这个残局,谁就能雄起。

长孙晟非常准确地把握到这一战略时机,他向杨坚再次献策。

“今王师临境,战数有功,贼内携离,其主被杀。乘此招降,必并来降,请遣染干(启民)部下分头招慰。”

启民的招抚和收割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都蓝可汗被杀之后,混乱无序,杀伐丛生的大草原上,在启民的招抚之下,逐渐恢复平静。

突厥大部分部族都愿意归附隋朝,在新的秩序下生活。

经过启民(突利)以身作则的示范,突厥的种群发现了另一条,也足以生活的道路,那就是在隋朝的羁縻统治之下,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

但还有一个人并不愿意臣服隋朝,他就是西突厥的达头可汗。

所有的人都可以臣服隋朝,但达头不行,他可以死,但绝不可以投降。

他是西突厥的可汗,他一直立志于统一东西突厥,成为万众景仰的大可汗。

他的梦想是恢复突厥曾经的荣光。

当他第二次远离故土,进入东突厥境内,就准备献身于他这一生的梦想。

不成功,则成仁。

现在,他必须坚持战斗到底。

达头可汗招集余兵,再度树立起对抗隋朝的旗帜。

枪打出头鸟,毫无疑问,这招致了杨坚的坚硬和冷酷的反击。

杨坚的反应速度非常快,他命令晋王杨广,立即率军出讨。

长孙晟又一次站了出来。

他实在是突厥的苦主,他以自己在突厥多年的经验,又向晋王杨广献上了一个计策。

“突厥饮泉,易可投毒。”

这是杀人诛心之计。

这并不是一种仁义之术,但在战场上,只有胜利才是唯一的目的。

谁够狠,谁就能成功。

在大草原上,必须有固定的水源补给点,只要能找到这些水源,并向水源投毒,必然会引发突厥的牲畜和人口大面积死亡。

这可以从根本上动摇突厥的军心和战斗力。

突厥民族有着非常朴素的信仰,他们会觉得这一场战争,连老天爷都不站在他们一边。

事实证明这次投毒事件,在突厥境内引起了恐慌。

突厥人看到成群的羊马,接连死去之后,都互相传呼,“天雨恶水,其亡我乎?”

军心一动,士气已失,再无可胜之道。

达头可汗只能远遁。

长孙晟这条水源投毒计策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达头可汗一走,树倒猢狲散,留下来的部落,本来就和隋朝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于是,他们也派出使者,纷纷向晋王杨广投降。

此战之后,长孙晟也收获了他的新称号:霹雳将军。

那些投降的突厥使者,拜伏于杨广之前,对他说道,在突厥之内,非常畏惧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晋王杨广此行,天时人事大势所趋之下,大获全胜,不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达头可汗。

长孙晟一人之力,一计之威,成就隋朝如日中天的武功。

杨广心中开怀,脸上大笑,心悦诚服地对长孙晟说道:“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于是,长孙晟雷霆将军的称号,不胫而走。

但打蛇打七寸,东突厥都蓝可汗虽然已被消灭,西突厥达头可汗却依然盘踞于大草原上,长孙晟没有忘记他,杨坚也没有忘记他。

长孙晟将达到他人生的顶点。

他提出了长孙五策的最后一策,以见证这个神一般的男人。

等待了很多年,终于要在今天决战了。

他向杨坚上表说:“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馀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谨验兵书,此名为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

然后,长孙晟下了断言,“欲灭突厥,宜在今日。”

这判断的理由,有着非常神秘的意味,当然不可尽信。

但判断的结果却非常具有前瞻性,绝对是长孙晟长期跟踪,分析突厥的情况之后,得出来的最合适的决战时间。

这距离长孙晟当年向杨坚上书灭突厥之策,已经整整过去了20个年头。

开皇元年,长孙晟就精准地预言,“(突厥)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乘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其后的发展,一如长孙晟所预言。

长孙晟不愧是当世战略大家,他以一人之力,依靠隋朝强悍的战力,极短时间,就让突厥臣服于隋朝,建此不世之功。

在他之后,隋朝又出现了一个战略大家,他就是以经营西域出名,继承长孙晟的衣钵的天才纵横之人。

他叫裴矩,他将很快开始他的传奇。

隋突二国,终于要迎来最后的决战。

于是,杨素领军,长孙晟为受降使者,护送启民可汗打头阵,先去招抚草原上各个群落。

大势已定之下,草原上各种势力,需要在新的世界之中,谋取自己的位置。

他们争先恐后来投奔隋朝,并且和达头可汗划清界限。

于是,达头可汗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万里草原虽大,却再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达头可汗只得南下投奔青海的吐谷浑。

但他远遁千里之后,却从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杨坚取得对东突厥的全胜,这也是杨坚一朝武功的巅峰。

东突厥虽然失败,但他们的种族却并未消亡。

突厥的余民,在启民可汗的旗帜下,臣服隋朝,并且度过了一段非常长时间的蜜月期。

但这始终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忧。

广袤的大草原上,一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族群来领导,这也是自然之理。

于是,当东突厥休养生息,人口繁衍昌盛之后,碛北故土,漠北草原,还有突厥过往的荣光,都将是他们内心念念不忘的追求。

和隋朝的关系,此消彼长之下,形势将发生逆转,养虎遗患,自古之理。

但当时的情势,却极为可观。

杨坚取得了对东突厥的完胜,北方草原的危险解除。

但对于杨坚而言,北方的忧患刚刚消除,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他就发现,在帝国的东北面,已经崛起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王国,以至于隋唐二代,历经四代君主,花了近七十年时间,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才最终将其灭国。

这就是高丽,也叫高句丽。

古代高句丽自古就是中原的附庸,裴矩在鼓动杨广出征高丽时,曾对他说:“高丽之地,本为孤竹之国,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可见,高丽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并且以辽东为它的大本营。

高句丽历代统治者,都处心积虑扩展领土。

日积月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至隋朝时,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国,它的势力已从辽东,扩展至朝鲜半岛的大部分。

朝鲜半岛处于三面环海之中,高句丽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无法向海上扩展势力。

他们向朝鲜半岛的扩张减缓,但他们掠夺成性,永远不满足于现有的土地和人口。

这迎来了它们扩张国策的改变,他们以辽东为基地,时刻虎视和觊觎中原王朝的领土。

高句丽这个国家,在东北亚的儒家文化圈中,其权力布局最终目的,是想取代中原王朝而成为东北亚区域性霸主。

一山不容二虎,东北亚只能出现一个核心大国,那就是隋朝。

如果任由高句丽不受控制地发展势力,必定和隋朝的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不相吻合。

隋朝和高句丽,必有一战。

二个国家之间,终于要正面决战了。

但与高句丽处心积虑,拓展土地和发展势力不同,隋朝的重心却没有办法放到遥远的东北地区。

隋朝需要应付更为紧迫和现实的生存压力。

一是北面的突厥,一是南面的陈国,这都是杨坚必须优先考虑的国家大计。

杨坚矫诏辅政,以阴谋诡计,非常短的时间,就篡周立隋,这导致他本人,在国内的根基也并不稳固。

攘外必先安内。

这需要耗费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必要的基础工作。

于是,高丽羸得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他们肆无忌惮地在隋朝的东北部发展势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