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说:大明王朝1566:全2册作者:刘和平.字数:8863字更新时间 : 2022-11-23 16:24:52
最新网址:wenxueya.cc

走进胡同,离自家院门不远了,大雪中海瑞才看见紧闭的院门门槛上坐着一个人,身上飘着白雪,身旁摆着用布盖着的好大一只竹篮。

更近了些,海瑞认出了那是齐大柱的妻子。

齐大柱的妻子也看清了他,连忙站了起来:“恩公回府了?”

海瑞望了望她又望了望摆在门边的竹篮:“这么大雪你坐这里干什么?”

齐大柱的妻子:“恩公,大柱有差使来不了,也不便来,叫我给太夫人、嫂夫人送点年货。”

海瑞心里还是感激,脸上却十分严肃:“早说了,你们不要来,更不要给我家送东西。为什么不听?”

齐大柱的妻子:“平时我们想来也都没来,可过年了,恩公,你就让我们给太夫人尽点孝心吧。”

海瑞:“你们对太夫人的孝心领了,把东西拿回去,我绝不会要的。”

齐大柱的妻子还不死心:“那让我见一下太夫人和嫂夫人!”

海瑞:“不见了。你家也要过年呢,回去吧。”

齐大柱的妻子慢慢弯腰提起了那只竹篮,掀开了一边的布,露出了一只绑住了脚和翅膀的母鸡和好些鸡蛋还有一些纸包,望向海瑞:“大柱的东西恩公不要,这只鸡是我养的,鸡蛋都是这只鸡下的,给嫂夫人补补胎身总可以吧?”说着目光里满是乞求的神色。

海瑞沉默了,稍顷伸手从里面拿出了四只鸡蛋:“多谢你了。天冷,回家吧。”

齐大柱的妻子知道再说也没用了,把布盖上时眼里闪出了泪,提着篮子低着头快步走进了漫天的大雪。

海瑞目送着她消失在大雪中,低头望向左掌握着的那四个鸡蛋,也是好一阵黯然,抬起了头这才敲门。

过了一会儿门内才传来海母的声音:“怎么还不回去?再不走我可真生气了。”

“母亲,是我。”海瑞把鸡蛋藏进了袖中,在门外大声答道。

院门这才开了,海母站在门内:“公事完了?”

“回母亲,公事完了。”答着海瑞进了门。

海母便关院门:“大柱的媳妇刚才来了,硬要送东西,我还当是她呢。”

“应该走了。”海瑞又答着,搀着母亲走进北屋。

“坐着,不要起来。”看见纺车前的海妻要站起,海母连忙喝住了她。

海妻身子又坐回到凳子上去。

海母在门外取下挂在门框上的一个笤帚,替海瑞掸去了头上和身上的雪,又掸了掸自身,脱下鞋竟仍然是赤着脚进了屋。

海瑞也脱了鞋,又脱了袜子,也和母亲一样赤着脚进了屋。

靠东面的墙,摆着一架织棉布的木机,机头上露出了刚织了约三寸的布头。

海瑞向桌上望去,也就半个上午母亲已经把昨晚那匹棉布织完,现在已经摆在桌上,他心里蓦地一阵难受,还装着笑脸望向母亲:“这天底下也就是我的阿母最能干了,早上儿子走的时候还以为这匹布要到下午才能织完呢,没想这么快便织出来了。”

海母又在织机前坐下了:“别的不说,织布还是我们海南人行。黄道婆也是在我们那里学了,才在内地各省传开。汝贤,厨房里给你温了粥,还有几个窝头。吃了,换了这身官服,把布拿到前门外去卖了,我们的年货也就有了。”

海瑞:“是。”

海妻这时已经站起了:“我去吧。”

“说了不起来,又起来。”海母转头沉下了脸。

海妻微低着头:“还不到三个月呢,李太医也说了,要多走走。阿母不要太担心,再说厨房也不是官人该去的地方。”

海瑞接言道:“母亲,让她走动走动吧。”

“去吧。”海母不再看他们,织机哐嗵一声开始连响了起来。

海瑞待妻子走到身前,示意她站住,从怀里掏出了那四个鸡蛋,低声地说道:“都煮了,你吃两个,阿母吃两个。”

海妻望着他。

海瑞下意识地望了望妻子的肚子,又望向了她的眼:“院子里有雪,慢点走,去吧。”说着一边取下官帽,走向西面书房去换衣服。

再大的雪也挡不住过年,有钱的没钱的买年货卖年货,这时都挤满了一条街,铺面里便不用说了,街两旁也都搭着棚子撑着伞,鸡鸭鱼肉粉丝干果,年画对联鞭炮糖,人要买什么都有。

海瑞戴了一顶往后搭檐的布帽,换了一件粗布棉袍,左手举着伞,右手怀抱着那匹布,在人流中寻望着布店,透过雪花他终于看见了挂着“瑞兴布庄”招牌的一家布店。

柜台前都是买布的,只有海瑞是卖布的,收了伞抱着那匹布怔怔地站在那些买布人的后面,却不知道如何将这匹布卖给他们。

柜台内一个老年管事的眼尖,一眼便透过人群看出了海瑞和海瑞怀里抱着的那匹布,便向他招了招手。

海瑞连忙走了过去。

那老年管事:“你这布要卖?”

海瑞:“正是。请掌柜看看,能值多少钱。”

那老年管事拖过了那匹布,眼睛往上翻着,手指摸着布面,又把布拖出了一块,用掌心平着一路抚去,这才望向海瑞:“这布织得还平整。客官要是早半个月来价钱便好谈些。这时来可卖不起价。”

海瑞:“那又为何?”

那老年管事:“早半个月我们可以送到染坊里染了,现在大过年的谁穿白布?”

海瑞:“原来如此。那掌柜开个价吧。”

那老年管事:“我看你这个客官也不是做生意的,我也不坑你。半月前我可以给你十五吊钱,眼下最多给你十二吊钱。”

海瑞:“掌柜,织这匹布我们买棉花就得十吊钱。十二吊也太少了点。”

那老年管事:“十三吊,不能再多了。”

从纺线到织布,母亲和媳妇织出这匹布足足费了半月光景,海瑞虽不知谈价,也知这个价太对不起家人的劳作,便不再说话,卷起了布便欲离去。

“十四吊。”那老年管事又叫住了他,“这还是看你这布织得不错。如何?”

海瑞:“十五吊吧,不买我另找买家。”

“取十五吊铜钱来!”那老年管事立刻向身边一个小伙计喊道。

背着一布袋米,提着一只鸡和一条鱼,海瑞走到院门外时发现院门是开着的,疑了一下,立刻走了进去。这才看见,北屋正门的门口一个户部的书办正在等他。知道又有要紧的差使了,他疾步走了过去。那书办也看见了他,连忙迎了过来,接过他肩上的米:“叫小的好等。部里有急差,请海老爷立刻去。”

“什么急差?是不是百官还在户部闹事?”海瑞拎着鸡和那条鱼走向厨房那边。

那书办背着米跟在他背后:“百官闹事都在其次了。是顺天府大兴、宛平两个县拨的粥米不够,倒卧了好些百姓,听说已经有白莲教的人在趁机煽动,搞不好激起民变要造反了。”

海瑞在厨房门口猛地站住了。

那书办紧接着说道:“大喜的日子,这个事还不能让皇上知道。内阁和部里的大人们都急得冒烟了,商量着从通州的军粮库里先急调些粮米,由户部派人押送,赶快设粥棚,不能再饿死人。司里说了,大兴让海老爷去管。”

海瑞:“我这就去!”

冬日本就短,大雪下着天更黑得早。两个当值太监在玉熙宫大殿通往精舍的几处点亮了烛灯,黄锦披着斗篷进来了。

两个当值太监连忙跪下:“奴才叩见黄公公。”

黄锦:“起来吧,陈公公还在里面?”

两个当值太监爬起了:“在,正等着黄公公轮班伺候万岁爷呢。”

黄锦:“这里用不着你们了,到殿门外候着吧。”

两个当值太监:“是。”答着退出了殿门。

黄锦走到大殿通往精舍的第一道门外跪下了:“奴才黄锦伺候主子万岁爷来了!”

不久,陈洪从里面出来了,黄锦便站了起来,那件斗篷还穿在身上,双手袖在斗篷里显得鼓鼓囊囊。

黄锦:“主子万岁爷圣体安否?”

陈洪怪怪地看着他:“圣体安。进了殿还披着个斗篷干什么?”

黄锦:“今年格外冷,我倒忘了。”

陈洪:“那还不脱下来。”

黄锦兀自不脱斗篷:“知道了。陈公公出殿前别忘了穿上斗篷就是,当心着凉。”

“我现在就穿,你现在就脱。”陈洪一边取下挂在大殿进精舍通道衣架上的斗篷,往身上一披,依然紧紧地盯着黄锦。

“什么话,说这么久?”精舍里传来了嘉靖的声音。

黄锦立刻接言:“回主子万岁爷,陈公公有几句话问奴才。”

嘉靖的声音:“问完了没有?”

陈洪这才慌了:“快进去!”

黄锦居然穿着斗篷就这样向精舍的第二道门走了进去。

陈洪满心疑窦地又望了望精舍那边这才向大殿门外走了出去。

大殿的门外两个当值太监接着了他,从外边把大殿门带上了。

精舍里今年所有当南面的窗户都没有开,故而满室弥漫着香烟,以致灯笼和烛光都透着晕黄。

嘉靖依然穿着那身丝绸大衫盘坐在蒲团上。

“叫主子久等了,奴才来了。”黄锦还披着斗篷飞快跪着磕了个头又连忙站起。双手往外端出了藏在斗篷里的一个紫砂药罐,还有一串包好的中药,小心地放到紫铜香炉的脚下。

嘉靖望着他:“殿门关了吗?”

黄锦:“奴才这就去关。”还是穿着斗篷又折出了精舍那道门。

嘉靖的目光在听着黄锦的脚步声,听见了外殿大门上闩的声音,这才下意识地将身上的丝绸大衫裹紧了,闭上了眼睛。

黄锦又进来了,看见皇上裹紧着衣服,知道他冷,疾步先走到挨御床边打开了衣柜,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了嘉靖在夏日才穿的那件淞江厚棉布大衫,轻步走到他的背后:“主子伸手吧。”

嘉靖往后伸开了手。

黄锦提起了厚棉布大衫的两肩,让嘉靖将手伸进了袖筒,在后面替他扯抻了,绕到前面跪了下来,替他将腰带系好。系好了腰带,黄锦又去摸了摸嘉靖的手:“好凉!不行,奴才还得给主子加件夹衣。”说着又奔到衣柜前,拿出了一件没有袖子的对襟厚棉布长袍,走到他的背后又给他加上,绕到前面给他系扣子时再忍不住,眼睛湿了。

嘉靖:“朕没有病,这是过关的征兆,你流的哪门子泪?过了这七七四十九天,朕便百病不侵了,明白吗?”

黄锦:“奴才明白。只望这四十九天主子一定要辅之以药,千万不能吃一天又不吃一天。”

嘉靖:“你呀,同吕芳一样,啰嗦。”

“是。”黄锦站起了,先揭开了紫铜香炉上那个盖子,朝里面吹了一丝气线,铜香炉里的沉香木燃起了明火,接着他将紫铜香炉下那个紫砂药罐捧起来,放到了明火上,一边唠叨道:“这剂药奴才在自己房里已经熬好了,再温一温主子便可以喝了。”又去拿了一只钧窑的瓷碗,在金盆的清水里拭洗了,用雪绒布巾仔细擦了,放在御案上,折回去,伸手摸了摸铜香炉里的药罐,又自言自语道:“应该可以喝了。”拿起铜火钳拨弄着紫铜炉里的香灰盖了明火,放下火钳,又捧出了药罐。

“当心,别烫了手。”嘉靖叮嘱道。

黄锦:“主子放心,奴才皮粗肉厚烫不了。”放下药罐揭开罐上的盖子,又捧起药罐小心地将汤药滗进御案上那只钧窑瓷碗里。

端着那碗药走到嘉靖面前,黄锦自己先喝了一口,自言自语道:“正好,不凉也不烫。主子赶紧喝了。”

嘉靖双手接过了碗,飞快地一口便将那碗药喝了。

黄锦这才露出了一点笑容,双手接碗时又说道:“这就好,这样主子的病一定好得快。”

嘉靖非常奇怪,在这个黄锦面前一点气都生不起来,反而有些像老小孩,听他又说起“病”字,不高兴却说道:“刚说的,朕没有病。你是聋子?”

黄锦拿着空碗走到金盆边漾了,又拿起雪绒棉巾擦了,从地上一个火筒里拎出温着的铜壶倒了半碗温水,走回嘉靖身边:“奴才不是一定要说主子有病,至少这四十九天过关的时候就得说有病。”捧过温水让嘉靖含了一口吐回碗里。

嘉靖拿他有些无可奈何:“你说朕有病,朕就有病吧。”

黄锦捧走了碗,又倒热水绞面巾走回嘉靖身边替他慢慢温擦着面部,兀自唠叨:“今儿是第八天了,主子吃了前七剂药已经大有起色。再吃六个七剂药,河也开了,雁也来了,主子的龙体就全好了。”

“吕芳有书信来吗?”嘉靖的目光突然望向门外问道。

黄锦低垂了眼:“回主子,没有。”

嘉靖:“他把咱们全忘了。”

黄锦:“不是奴才替干爹说话,且不说这辈子在南京,就是下辈子转世投胎他也忘不了主子。不像有些人,整天人在主子身边,心里并没有主子。”

“这倒是。”嘉靖还是望着门外,“朕打一小皇考皇妣就龙驭上宾了,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没有贴心的人。要说有,也就一个吕芳,他走后又给朕留下了你。他还是对得起朕的。”

黄锦心里一酸,转过身径自撂下嘉靖,坐到精舍隔扇的门槛上,竟呜呜地哭了。

嘉靖望着他有些急了:“在那里哭什么?怕旁人听不见吗?”

黄锦慢慢收了声,哽咽着兀自坐在那里回道:“奴才有件事瞒了主子,今天主子就是打死奴才,奴才也得说出来了……”

嘉靖:“要说也过来说,坐到朕面前来,替朕搓搓脚心。”

“是。”黄锦站起了,拭着泪走到嘉靖面前拖过一条小虎凳,在他脚前坐下了,捧过他一条腿搁在自己膝上,替他搓着脚心:“说到奴才的干爹,奴才不怕主子生气,他对主子那才叫一片忠心。奴才给主子请的这些药,其实都是奴才的干爹和裕王爷商量好了,叫李时珍李太医开的。离开北京时他嘱咐奴才,叫奴才撒了个谎,说是别人开的药。奴才现在向主子说了实话,主子可以责怪奴才,千万不要责怪裕王爷和奴才的干爹。”

嘉靖望着他,眼神里既有孤独又有了些慰藉:“说出来你就没罪。凭你这点小心眼儿,撒个谎也不像。吃第一剂药时朕就知道是李时珍开的。看你那个自作聪明的傻样,朕不点破你而已。”

黄锦有些不相信,憨憨地望着嘉靖:“主子是怎么知道的?”

嘉靖:“叫李时珍给朕开药,是吕芳离开以前求的朕,朕准了他的奏,让他叫你去办。自己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道,还以为心里有多明白。”

黄锦这才知道吕芳仍在嘉靖的心里,那一阵高兴,笑出来却是一副傻样:“是。奴才是个笨人。”

嘉靖:“笨人好,笨人靠得住,能跟朕贴心。”

黄锦:“主子这话奴才可不敢都认同。裕王爷还有奴才的干爹吕芳都不笨,可都跟主子贴心。还有好些忠臣,都不是笨人,未必也就不跟主子贴心。就说那个李时珍吧,当初在太医院当差,顶撞过主子,离了宫。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还是牵挂着主子,千里迢迢专为赶到京里来给主子开药。要是跟主子不贴心,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嘉靖想了想:“你这话也不能说没理。可说到底,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儿,直人不使心眼儿。对这两种人朕就不计较,也不跟这两种人使心眼儿。比方你,又直又笨,朕就放心。还有些人是只直不笨,朕有时虽也烦他们,可也不会跟他们过不去。知道朕说的这种人是谁吗?”

黄锦好一阵想:“李时珍算不算一个?”

嘉靖:“算一个。还有。”

黄锦又想着突然说道:“户部那个海瑞?”

嘉靖笑了:“看起来你也不算笨人嘛。”

黄锦也赔着憨笑:“奴才再笨也笨不到那个分上。顶撞了主子,主子却不跟他计较,奴才能想起的也就这两个人。”

“李时珍这药好!”嘉靖不再跟他说这个话题,站了起来。

黄锦急忙跟着站了起来,搀着他一条手臂。

嘉靖摆开了他的手,长长的双臂往上一伸,深吸了一口气;抱了个圆将双臂收回到胸前,又将那口气长长的吐了出来,觉得此时神清气朗:“朕想出去走走,你可不许拦朕。”

黄锦一惊:“主子想去哪里?”

嘉靖:“两座宫和两道观后天都要竣工了。不要惊动别人,你陪朕去看看。”

“那可不行!”黄锦一听便急了,“外面好大的风雪,再冒了风寒可不得了。”

“穿厚点。”嘉靖手一挥,“再从箱底里将朕当年用过的皮袍大氅找出来。”

也不坐轿,也不带随从,就黄锦打着个灯笼在前引着,嘉靖披着一件玄色的皮袍大氅,把帽子罩了头,主仆二人沿着太液池边靠西苑禁墙那条路向远方灯光处走去。

好在这时雪停了,主仆踏着路面的积雪,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在一片沉寂的夜间倒别有一番情致。

“这些奴才越来越懒了,路上的雪也不扫。”黄锦害怕嘉靖跌倒,停下了,来搀嘉靖。

“得亏他们没扫。”嘉靖此时透着少有的兴奋,“踏着雪可以去心火,你不懂的。走你的就是。”

“这奴才还真不懂。那主子可要走好了。”黄锦又打着灯笼在前面照着,关注着嘉靖向前走去。

“谁!干什么!”不远处是西苑的禁门,那边传来了大声地喝问。

“是我,来看看工程,嚷什么!”黄锦大声回道,“把别处看紧点就是!”

“是!奴才明白,黄公公走好了!”那边大声答道,声调已经十分礼敬。

嘉靖笑道:“看不出你这么笨的人还有人怕你。”

黄锦:“主子这话可说错了,这不叫怕,这叫规矩。”

“好大的规矩。”嘉靖又调侃了他一句。

说话间绕过一道弯墙,隔着太液池冰面那边,东面一片灯光照耀之下是万寿宫、永寿宫工程,北面一片灯光之下是朝天观、玄都观工程,两片灯光相距约有一里,都正在连夜修饰,依稀可见。

“主子,再往前走就要经过禁门了,就在这里看看吧。”黄锦停住了。

嘉靖也没有说可也没有说不可,倒是站住了,远远地先望向东面灯光下的万寿宫、永寿宫,后又望向西面灯光下的朝天观、玄都观,目光在夜色里显得那样深邃。

“黄锦。”嘉靖轻声唤道。

“主子。”黄锦在身边也轻声答道。

嘉靖:“朕给你念首唐诗,你猜猜,朕说的是谁。”

黄锦见嘉靖这时病体见好心情也见好心中欢喜:“奴才不一定能猜着,要猜不着主子可要告诉奴才。”

嘉靖目望夜空已经轻声吟了起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黄锦:“主子也太小看奴才了,这个人说的是李广。”

嘉靖依然望着远处:“笨奴才,李广还要你猜。”

黄锦从语气中听出了嘉靖的惆怅:“主子想起胡宗宪了?”

嘉靖:“严嵩父子不争气呀!弄得朕连胡宗宪这样的人才也不能用了。要是他还在,俞大猷和戚继光他们早就把福建和广东海面的倭寇剿了。今年那几百万两军饷也就省下了,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早就可以卖到西洋去了……”

说到这里,主仆一阵黯然。

嘉靖:“朕有个念头,等修好了这两宫两观,就让裕王接了位,朕一心玄修。你说,朝里这些大臣还有外边那些封疆大吏哪些能够辅佐裕王?”

“回主子,这话奴才不敢答。”黄锦答道。

“朕也不怪罪你,着实回答就是。”嘉靖十分温和。

黄锦有些急了:“奴才着实想不明白,不是怕主子怪罪。”

“是呀!”嘉靖叹了一声,“连朕都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你又怎么想得明白。我大明朝这么多文臣武将,可真能留给后人的又有几个。尤其有些人,现在就在裕王身上打主意,甚至把主意都打到朕的孙子身上了,这样的人朕不得不防。”说到这里他的目光望向了西边灯火处,“找条路绕过去,到朝天观看看,那个冯保在干什么。”说着不等黄锦回话,自己已经踏着雪向前面的左侧的一个小土山上走去。黄锦举着灯慌忙跟去。

这个位置找得好,小土山上长满了松柏,往前能看见朝天观左侧的观门和院子,往后能望见不远处宫墙外通往禁门的路,人站在树下还不易被别人发现。

“先吹熄了灯。”嘉靖说道。

黄锦便吹熄了灯笼,在身旁一根树枝上挂好了,又顺便折断了几根松枝,在嘉靖身后那条石凳上把雪扫了,解下了自己身上的斗篷折叠成几层垫在凳上:“主子请坐吧。”

嘉靖在斗篷上坐下了,目光所及处,朝天观观门内的院子和观门外那座牌楼的灯光下一个个正在抢修的人和指挥着抢修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黄锦也在他身后站定了。

虽在病中,也许与常年服用丹药有关,嘉靖这时须发皆黑,目力也极好,其实这是丹药最迷惑人的地方。他目光炯炯,先在观门内刷油漆、磨阶石的人役中找着,没有看见冯保。目光移向了牌楼外,很快便发现了冯保。

牌楼是最后一道工程,修好后脚手架都拆了,这时都要一根一根用车运出宫去,两个工役正抬起一根长木架到冯保的肩上,冯保一手扶着肩上的木一手撑着大腿伸直了腰,扛着那根好大的长木踩着雪艰难地走到一辆车前,这里却没人帮他,只见他慢慢蹲了下来,将肩上的长木往车上一卸,还好,那根长木稳稳地架在车上已经堆好的木料上。

牌楼下还剩下三根长木,冯保吐了口气,又走了过去,那个披着斗篷的监工太监却突然对那两个抬木的工役喝道:“不干你们的事了,都歇着去,这些让冯保一个人搬!”

那两个工役立刻拍了拍手,向牌楼对面的小屋工棚走去。

嘉靖定定地望着,黄锦也睁大了眼望着。

观门内还有好些漆工在刷几处最后一遍油漆。牌楼前搬木料就剩下了冯保一人。

冯保抹了一把汗,只得独自向牌楼下那几根长木走去,可走到长木前,他望着那些又粗又长还被雪水粘得滑滑的长木难住了,怎么把它们搬上肩,他一个人实在艰难。

那个披斗篷的太监:“还不搬,站在这里等过年哪!”

冯保竟一声不吭,走到一根长木细一些的那头双手抬了起来,费力地搁到肩上,想着只有把肩移到长木正中的力点才可能将木料扛起来,于是身子一点一点慢慢往前移着,长木在肩上慢慢竖起了,冯保的身子也慢慢直了,该是力点了,冯保便双手去撑身前粗木的那头,可撑了几下撑不起来。突然鞭子抽过来了,冯保疼得一抽,兀自挺着不让那根木头掉下。

那监工太监:“你不是有能耐吗?一根木头都搬不动,还打量着将来进司礼监做掌印太监?我再数三下,你要搬不动,就把这根木头啃了。一,二……”

“三”字还没出口,冯保双手猛地一撑,那根木头横在了肩上,紧接着他身子一摆,长木靠背后的那头重重地撞在那太监的头上,那太监立刻摔倒在地!

冯保扛着木头走到车前,腰都没弯肩一卸便卸在车上。

“好!”黄锦情不自禁低声喝了声彩。

嘉靖慢慢回头向他望去。

黄锦低了头。

嘉靖又调转头望向那边。

只见冯保又走到了还剩下两根其中一根长木前,还如搬前面那根长木一样,抬起了细的一头,搁到肩上往前移去。

那个监工太监已经站起了,咬着牙走到他背后猛地一鞭,抽完便闪身跳开,见冯保被鞭子抽得身子一紧接着又往前移步,那太监奔过去又猛地一鞭,抽完又闪身跳开。冯保忍着疼还在往前移步。

“主子,奴才可得去管管了。”黄锦显着气愤向嘉靖求道。

嘉靖:“管什么?”

黄锦:“冯保有天大的罪,毕竟伺候了几年世子爷。要责罚,也轮不到他们这些狗仗人势的奴才。”

嘉靖:“那个奴才是陈洪的奴才吧?”

黄锦:“回主子,正是。”

嘉靖:“那就甭管。你斗不过陈洪。”

黄锦兀自不服气,也只得将那口气带着唾沫生生地咽了下去。

嘉靖望着又扛起了长木向车子走去的冯保,突然迸出一句话:“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

黄锦一惊。

嘉靖接着说道:“往后你不要太直,不要再当面跟陈洪顶嘴,朕这是为你好。”

黄锦已经完全愣在那里,脑子里一片混沌。

“应该是那些人来了。”嘉靖面对着朝天观耳朵却听向了背后的禁门,突然又冒出这么一句话。

黄锦的脑子哪里跟得上这位主子,刚才那句话还没想明白,这时听他又突然说出这句话,只得问道:“谁来了?主子说哪些人来了?”

嘉靖:“你回头看看就是。”

黄锦这时依然什么也没听到,便转过头向宫墙禁门那边望去,立刻一惊。

——远远地离禁门还有半里地果然有好些灯笼照着好些人向禁门奔来!

“真有人来了!”黄锦又惊又疑,仔细再看,这回看得有些清楚了,“主子,好像都是官员,有百十号人奔禁门来了!”

嘉靖依然坐在那里没动:“朕带你来就是让你看看,我大明都是些什么官员。再让你看看陈洪的厉害!”

禁门前就是李清源那些人,百十来号,这时每人手里都举着一本奏疏,黑压压全在禁门外跪下了。

在西苑禁门外当值的禁军都是些年轻的人,在他们的经历里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只听说过四十多年前当今皇上为了跟群臣争“大礼议”,在左顺门外出现过二百多个官员集体上疏的事件,那一次皇上大怒当场便杖死了十几个人,杖伤了好几十人,还抓了好几十人。那以后虽也有官员上疏,最多也就几个人,从没再出现这么多人集体上疏的事。现在严党倒了,是徐阶掌枢,而徐阁老一向对官员都不错,何以会突然闹出这么大事来,而且是在要过年的时候?他们都紧张了,列好了队,把着刀枪紧护着禁门。

今天领着禁军当值的是提刑司一个大太监,这时站在禁门外正中的台阶上:“你们这是要干什么?要谋反吗?”

李清源跪在第一排的正中,高举起奏疏:“我大明朝有死谏之臣,没有谋反之臣!我们有奏疏要直呈皇上!”

那大太监:“上疏有上疏的路,先交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交司礼监,这点规矩都不知道吗?”

另一个跪在李清源身边的官员大声回道:“我们参的就是通政使司,还有各部衙门的堂官,还有内阁!这个疏我们不能交给他们!”

李清源紧接着说道:“请公公将我们的奏疏立刻直呈皇上!”

所有的官员都是商量好的,这时众口同声:“请皇上纳谏!”

西苑是二十多年的禁宫,入夜后十分安静,这时突然被百多人齐声一吼,声震夜空,好些树上的宿鸟都惊了,扑簌簌飞了起来。就连这座小土山上也飞起了好些鸟!

黄锦担心了,连忙伸直手背弯着腰从一旁遮住还坐在斗篷上的嘉靖:“主子、主子,咱们先回宫吧。”

嘉靖坐在那里一动没动:“你今年多大了?”

黄锦正在焦急,又不得不答:“主子知道,奴才虚岁四十了。主子在这里惊了驾可不得了!奴才得立刻伺候主子回宫。”

嘉靖眼中闪出了光,声调里也透出了杀气:“惊驾?惊驾的事你还没见过呢。四十多年了,那一次跟朕闹的人比这一次多得多了,好些还是大学士。朕一个人对付二三百人,把他们全杀下去了!吕芳当时就在朕的身边,可惜你那时太小,没遇上。”

黄锦这才彻底明白了这位主子今晚单独带自己出来就是在等这一刻,那颗心顿时揪紧了,说不出是害怕是紧张还是难过,身为君父为什么要和自己的臣子这样斗呢?他懵在那里。稍顷还是说道:“主子……”

“住嘴!”嘉靖立刻严厉了,“再说一句,你就下去跟冯保扛木头去!”

黄锦愣住了。

嘉靖又缓和了语调:“该徐阶和陈洪他们出场了,仔细看着,往后给朕写《实录》时把今天看见的都写上。朕没有惹他们,是他们在惹朕。”

“是……”黄锦慢慢转过了身子,又向不远处禁门外望去。

徐阶是被赵贞吉搀着走在最前面,紧跟着便是李春芳和高拱,后面跟着两队禁军都打着火把,簇拥着四个阁员走到西苑禁门外廊檐下的石阶上站住了。

跪在那里的一百多人看见了他们,都不吭声,只是依然将手里的奏疏高高举着。

徐阶慢慢望着众人,慢慢说话了:“国事艰难,我们没有做好。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皇上,对不起你们,也对不起天下的百姓。可事情总得一步一步去做。这个时候,大家不应该到这里来,惊动了圣驾,你我于心何忍?”

“徐阁老!”李清源代表百官答话了,“这样的话你们内阁已经说了不知多少回了。不知道阁老说的一步一步去做,要做到什么时候?圣上把大明的江山都交给了你们管,北边抵御鞑靼、南边抗击倭寇都没有军饷,那么多流民、灾民饿殍遍地,近在顺天府这两天就倒卧了一两千饿殍!我们这个时候还不到这里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到这里来!”

赵贞吉接言了:“你这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谁说南北没有拨军饷?哪里就至于饿殍遍地了?一早户部接到大兴、宛平有饿死的百姓我们便立刻动用了通州的军粮派人去赈济了,这些你们难道不知道?户部是欠了你们的俸,不也是一点一点在补发吗?我们内阁几个人今年都没有领俸禄,还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白天我就跟你们说了,高大人也给你们说了,欠你们的俸禄一定想办法在明年开春给你们补齐,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来闹?明知给皇上修的宫观立刻便要择吉竣工,大过年的吉日,你们一定要闹得皇上过不好年才肯甘休吗?”

“我们不是来闹欠俸的!”李清源身旁那个官员大声接道,“没有钱过年,喝碗粥吃口白菜我们也能过去。我们来就是要向皇上奏明实情,让皇上问问你们这些内阁大臣还有各部堂官,这两年到底在干些什么?过了年就是嘉靖四十五年了,你们有些什么方略能救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和百兆天下臣民!”

“回话!”

“回我们的话!”

百官一齐吼了起来。

“陈洪呢!”土山上嘉靖突然问道,“陈洪没来吗?”

黄锦向禁门内望去,一眼便看见禁门内已经站着好些提刑司和镇抚司的人,都举着火把,有些手里拿着廷杖,有些手里拿着长鞭,都列好了队,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指令。

“回主子。”黄锦这才向依然面对朝天观坐着的嘉靖说道,“提刑司、镇抚司好些人都来了,只是不见陈洪。”

“知道他去哪里了吗?”嘉靖侧头望向黄锦。

黄锦:“奴才哪里知道。”

嘉靖:“他这是找朕去了。想要朕下旨,他好大开杀戒呢。”

黄锦:“奴才明白了。”

“我们要见皇上!”

“我们要将奏疏面呈皇上!”

不远处禁门外又传来了百官的吼闹声。

“皇上!”黄锦失惊地叫道,“徐阁老他们向百官们下跪了!”

嘉靖身子也动了一下。

黄锦接着叫道:“陈洪来了!”

嘉靖坐在那里又一动不动了。

列队静候在禁门内的提刑司、镇抚司那些提刑太监和锦衣卫见陈洪大步走来,都齐刷刷跪下了一条腿。

陈洪从大门向外望去,看见徐阶、李春芳、高拱和赵贞吉都面对百官跪在台阶上,那些百官还在吼闹着。

陈洪眼露凶光,满脸焦躁,在两行跪着的队列中来回踱着,突然站住了:“主子万岁爷在清修,请旨已经来不及了。都起来!”

左提刑右镇抚那些人刷地都站了起来。

陈洪把一只手举在空中,突然劈下:“冲出去,打!”

“是!”随着一声吼应,两支队伍像箭一般冲了出去。

灯影下,立见鞭杖齐挥,人倒如泥!

可怜那些文官,一个个跪在那里兀自没有省过神来,便有好些被打倒在地,有些人头上脸上流出了鲜血。

高拱是第一个惊醒过来的,立刻从石阶上站起:“谁叫你们打人的?住手!快住手!”

徐阶也已被赵贞吉扶起了,见状脸都白了:“陈公公!陈公公!不能够这样子!快叫他们住手……”

李春芳也已爬了起来:“出大事了,闹出大事了……”

陈洪就站在他们身旁的台阶正中,这时压根儿就不理他们,看着手下们在那里打人。

“孟静!扶我过去!”徐阶已经大急,在赵贞吉的搀扶下向打人处走去。

高拱紧挨在他的另一边,一起走了过去。

“住手!”徐阶喊着。

“住手!”高拱也喊着。

毕竟是内阁大员,他们所到之处,提刑司、镇抚司那些人便停止了打人,可围在百官周围的那些鞭杖依然挥舞着。

“陈洪!”徐阶猛地转过头来,“再不住手干脆连我一起打了!”

“罢了!”陈洪这才一声令下。

那些鞭,那些杖立刻停了。

除了跪在正中间的一些官员侥幸没有挨打,跪在四周的官员都已经被打得趴在地上,有些在**,有些已经昏厥了过去。

土山上,嘉靖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甚至连这个时候都没有转身去看禁门前发生的这场惨剧。

黄锦面对他扑通地跪下了:“奴才要参陈洪!主子容奏!”

嘉靖慢慢望向他:“参他什么?”

黄锦:“未曾请旨毒打百官,这是僭越!”

嘉靖:“他为什么要毒打百官?”

黄锦:“百官有错,也无非是对徐阁老他们不满,上个疏也不至于遭此毒手。”

“你太老实了。”嘉靖终于慢慢站起了,“他们这不是对徐阶不满,也不是对内阁不满,他们这全是冲着朕来的,无非是因为朕盖了几座屋子想养老。严嵩和严世蕃在他们敢这样?朕用陈洪,就用在他这个‘狠’字。要是连个陈洪都没有,我大明朝立刻就要翻天了。”

黄锦也是司礼监的老人了,可平时只是分内当差从不琢磨这些事情,今天让嘉靖带到这里,当面看着这副场景,亲耳听到皇上这番话语,从不觉得这位主子可怕的老实人,这时只觉得一缕寒气从脚底升到了脑门!

嘉靖:“朕也不想这样,可不得不这样。你现在应该明白朕为什么要让吕芳去南京了吧?”

黄锦茫然地望着嘉靖:“奴、奴才不明白……”

嘉靖:“这样的事,吕芳不会干,朕也不想让他去干。”说着径自向山下走去。

黄锦的脑子哪里跟得上,这时灯笼也来不及取,甚至连自己的斗篷也没拿,追上去搀着嘉靖,只是借着远近透来的余光,认着脚下的路,扶着他向另一个方向走去。

已经看不见禁门那边了,却听见那边一片哭声大作。

“那个海瑞好像不在今天这些上疏的人里?”嘉靖突然又撂出了这么一句。

黄锦又是一怔,只好接道:“是奴才的过失,傍晚镇抚司有奏报,那个海瑞好像是被赵贞吉派往大兴赈抚灾民去了……”

“赵贞吉不派他的差,他也不会来。”嘉靖加快了步伐,“乾上乾下,盯住这个人。”

什么是“乾上乾下”?黄锦哪里知道这是嘉靖在当年浙案棘手时卜的一卦,那时也就对吕芳一个人说了。从此“海瑞”这个名字便时常在他心里浮出。六必居题字一事更使他感觉到海瑞这个“乾下”和自己这个“乾上”总有一天会君臣交卦。至于卦爻会生出什么变数,他在等。他一直认为,朝纲不振,万马齐喑,皆因为在自己御极的这四十四年中,在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这么多臣子中,上天一直没有生出一个能跟自己这个“乾上”相交的“乾下”之卦,以致满朝柔顺,乾卦不生。屡次上天示警,也正因为自己乾纲独立只能跟上天对话。今天好不容易等来一群清流官员闹事,依然如此不堪一击。仗剑四顾,皆是朽兵。这种“独阳不生”带来的长期疲惫,又因常年疲惫生出的“孤阴不长”的极致失落,旁人如何能够理会?

包括黄锦,当然也无法领会,这时却不得不答道:“奴才明白。”

其实嘉靖本人也未曾明白,作为大明朝第十一世的天子,他的名位自然是至阳之“乾”;但作为常年修道、性极阴沉的朱厚熜本人,他却并不是太极图阴阳鱼的那个太阳,而是那个太阴。

海瑞才是那个至阳至刚的太阳!

就在百官集聚西苑禁门上疏,时隔四十年“左顺门事件”再次重演的时候,海瑞冲风冒寒在当天就赶到了大兴县。

大兴县属顺天府,离京城也就五六十里,天子脚下居然有如此惨景,海瑞尽管有两任县令的阅历,也亲历过几场大灾,可眼下的事情还是让他不忍目睹,不敢置信。

十余座粥棚在他的厉声督责下已经搭好了,十几口大锅也正在大火上熬着粥,活着的人却并没有抢着来排队,而是到处散坐着或是躺在雪地上,这些人已经连站起的力气都没有了。

更有惨者,离活人不远处,雪地上躺着好些死人,这时正让大兴县衙招来的人从车上抽下竹席,在一具一具将他们裹起来。

海瑞满目凄然,回头向一个粥棚望去,目光立刻严厉了。

大兴县令也来了,这时披着厚厚的皮毛大氅,居然还有一个差役替他搬着把椅子摆在一口大锅的灶火前在那里烤火。

海瑞对身边那个户部的书办吩咐道:“将大兴县令叫过来。”

“是。”那个书办走到了灶火前,“县爷,我们海主事请你过去。”

那个县令站了起来,走到海瑞身边:“海主事。”

海瑞:“这么多死了的人怎么掩埋?”

县令:“眼下正在找人,准备挖一个大坑作义冢,一处埋了。”

海瑞:“还有那么多活着的,就算有一碗粥喝,夜间睡哪里?”

县令叹了口气:“我也犯愁。这么多人哪有地方让他们睡。”

海瑞:“那就让他们冻死?”

大兴的县令也是六品,见海瑞声严色厉,便也不高兴了:“谁想他们冻死了?”

“粥棚不设在城里,让这么多人大雪天都待在荒郊野外,不就是想让他们冻死吗!”海瑞的目光倏地刺向那个县令。

“这么多人,都进了城,怎么安置?”那县令毫不示弱。

海瑞:“你睡在哪里?你的家人睡在哪里?不是都住在城里吗?你有地方睡,就没有办法安置这些难民!”

县令一怔:“海、海大人,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海瑞:“你要我怎样说话?朝廷将大兴县交给你管,大兴的百姓都是你的子民,你对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儿也这样吗?我告诉你,粮食我已经给你运来了,不够我还会向户部要。从今天起再饿死一个人、冻死一个人,我向朝廷参你!”

县令这才有些气馁了:“那海大人给我出个主意,要是您来当我这个县令该怎么办?”

海瑞:“把县衙腾出来,把县学腾出来,还有庙宇、道观,还有一些大户人家,县里所有能腾出来的地方都腾出来,让难民住进去!”

县令:“有、有这个规矩吗?”

海瑞:“我告诉你,我在淳安和兴国当知县都是这个规矩!施了这顿粥,把粥棚设到城里去!”

说完这句,海瑞不再理他,大步向那些雪地上的百姓走去,大声说道:“粥很快就熬好了!父老乡亲能坐的都请坐起来,能站的都请站起来,再躺着就会起不来了!喝完了粥我们都搬到城里去,你们县太爷给你们安排了屋子!听我的,都起来,起不来的,请别人帮一把!”说着他自己先走到一个老人身边蹲了下去,将那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手臂拿到自己肩上,将他半抱半搀扶了起来。

扶起那位老人,海瑞的目光向县令和那些差役这边望来:“你们还站着,要我一个一个请吗?”

那些差役人等都奔了过去。

就这样,海瑞在大兴县守着灾民过了嘉靖四十五年这个年节,回到家里已经是正月初五的黄昏了。这个年只有母亲和妻子两个人在家里度过。

海瑞的眼睛网着一层血丝,才几天脸上也瘦得颧骨暴露,身上那件官服已经脏得不像样子,面对母亲和妻子还装出一丝笑容:“母亲,儿子不孝,没能在家里陪母亲过年。”说着转望向妻子,“快扶阿母坐好,我们给阿母拜年。”

海妻连忙过去扶着海母在正中椅子上坐下了,海母望着儿子满眼爱怜:“不用了,你这个样子赶紧吃口热的,洗一洗先歇下来。”

海瑞已经跪下,海妻虽有身孕,也伴着他并肩跪下了:“儿子和儿媳给母亲拜年了,祝母亲长寿百岁!”说罢,海瑞磕下头去。海妻将手贴在腹前弯了下腰。

海母:“好,扶你媳妇起来。”

海瑞抬起了头,便去扶妻子,一条腿刚抬起准备站起时,眼前突然一黑,自己扑通一声倒了下去。

“汝贤!”

“官人!”

海母和海妻的呼唤声海瑞已经听不见了。

也就在这一天,这一夜,在西苑钦天监择了御驾迁居新宫的吉时——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初五酉时末刻,而吉时择得偏又不合天象——大雪下得天地混沌,玉熙宫外殿坪里那一百零八盏灯笼在大雪中昏昏黄黄,需仔细看才能看出:三十六盏在前,上符三十六天罡之数,七十二盏在后,上符七十二地煞之数。玉熙宫内外一片辉煌。

一百零八盏灯笼光的昏照下,大雪中隐约可见大殿石阶前正中跸道上摆着皇上那乘三十二抬龙舆,三十二名抬舆太监单腿跪候在各自的轿杆下。

龙舆的左侧,列着手执法器的朝天观观主和一应道众。

龙舆的右侧,列着手执法器的玄都观观主和一应道众。

徐阶率领六部九卿堂官跪候在大殿的石阶上,三品以下的官员便苦了,虽然有恩旨让他们站着,但毕竟都站在殿外的石阶和殿坪上,无一人身上不是落满了积雪,所有的目光都昏眊地望着洞开的玉熙宫殿门。

灯火通明的玉熙宫大殿的正中摆着一座好大的铜壶滴漏。

静寂中,大铜壶的滴漏声清晰可闻。

大殿的各个方位上都站着捧执御物,屏息静候的太监。

只有一个人这时在大殿里走动,虽然步伐极轻,气势依然逼人,这便是陈洪。但见他一会儿步到通精舍的那道大门口听一下里边的响动,一会儿步到那座大铜壶前看一眼慢慢上浮的刻木,如此往返,片刻不停。这就使得跪在门外那些内阁大员和六部九卿堂官身影矮锉,突兀得陈洪一人飞扬。

殿内殿外这时都在等着酉时末刻的到来,等着精舍里嘉靖敲响那一声铜磬。彼时,景阳钟便将敲响一百零八下,朝天观与玄都观的道众都将齐奏仙乐,然后铳炮齐鸣,整个北京城都将听到,当今圣上龙驾腾迁了。

精舍内也安放了一座铜壶滴漏,黄锦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铜壶边紧盯着上浮的木刻,目光一刻也不敢移开。

嘉靖换上了那件绣有五千言《道德经》的道袍,头上依然束着发,只系着一根玄色的绸带,盘腿坐在蒲团上,正看着手中一道贺表。

一顶偌大的香草冠静静地摆在他身边左侧的茶几上,那口铜磬摆在他身边右侧的紫檀木架上。十几道已经看过的贺表叠摆在他身前矮几的右侧。

嘉靖看完了手中那道贺表,往矮几右侧那叠已看过的贺表上一扔,目光射向了矮几左侧剩下的最后一道贺表,却不再拿它,突然问道:“贺表全在这里了?”

黄锦目光本盯着木刻,这时连忙转过头来答道:“回主子,全在这里了。”

“再没有了?”嘉靖问这句时脸色已经十分难看。

黄锦其实也早就在等着他问这句话,也早就担心他问这句话,还是按照事先跟徐阶商量好的口径答道:“奴才糊涂,惦记着吉时起驾,竟把这个事忘了。徐阁老送贺表来时便叫奴才转奏皇上,因担心每个官员都上一道贺表太过劳累圣上,因此只叫六部九卿部衙各上一道贺表,既不使主子太劳累,也转达了我大明所有臣民对主子的忠爱之心。”

嘉靖笑了,笑得好阴森:“每个官员上一道奏疏不怕劳累了朕,每个官员上一道贺表倒怕劳累了朕?无非是看朕盖了几座屋子,年前有些人挨了陈洪的责打,在心里骂朕,不愿意上贺表罢了。黄锦,徐阶用这个话来蒙朕,你也跟着蒙朕?”

黄锦立刻跪下了:“主子!主子是天下的君父,君父有了安居之所,天下的臣民只有欢喜的道理,怎会如此没有天良。大吉大喜的日子,臣子和奴才们都欢喜着呢,主子是仙佛降世,应该生大欢喜心才是。”

嘉靖眼里哪有半点欢喜的神色,本想再驳斥他,见他满目乞求的神色,便不再看他,将目光转向精舍里面那道门,穿过正对着那道门洞开的南墙窗口,望向远方天际闪烁的星斗,突然喃喃地顾自念起了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黄锦大惊失色:“主子,大吉的日子,主子万万不可……”

“闭嘴!”嘉靖已经闭上了眼睛。

黄锦也只得闭上了嘴。

大铜壶的滴漏声越来越响!

低头紧盯着滴漏木刻的陈洪猛地抬起了头,快步走到大殿门口,做好了准备发令的手势。

徐阶那些官员都挺直了身子。

殿外大坪里两班道众都拿起了法器仙乐。

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陈洪那只高举着的手,只等那手往下一按,便山呼万岁,鸣钟奏乐。

陈洪高举着手,左耳简直竖得都拉长了,单等精舍里那铜磬一响。

黄锦两眼直着,铜壶木刻上“酉”字的最后那一道木刻已经浮出水面,“戌”字透过水面已经能看见了。

黄锦强堆出满脸笑容从铜磬中捧出那跟磬杵高高举起双腿朝嘉靖跪了下来:“天地吉时良辰,奴才启奏主子万岁爷起驾!”

嘉靖慢慢睁开了眼睛,望向黄锦捧在自己面前的那根磬杵,却一动没动。

铜壶的滴漏声更响了,嘉靖依然一动不动,黄锦感觉到铜壶里滴下的每一颗水珠都落在自己的脑门心上,那水珠又变成了汗珠从他的发际沿着脸流了下来。

嘉靖终于慢慢伸出了手,抓过了那根磬杵,瞟了一眼身侧的铜磬,突然举起磬杵往地上一摔!那根磬杵,立刻断成数节,好些碎片迸溅起来!

黄锦跪在那里眼睛都直了!

只听到里面有一声响,陈洪那只手刚要往下按,亏他立刻又停住了——面露惊愕之色!

那一声跪在门边的徐阶等人也听见了,不是铜磬在敲,而是砸碎东西的声音,所有人都惊愕住了!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精舍那个方向。

从大殿的大门可以看到,静候在大坪里那些人众也都惊愕在那里。

一切又都归于沉寂,漫天的大雪这时竟也小了,那上应天罡、下应地煞一百零八只灯笼在闪着亮光。

谁也不敢动,谁都在等着,等着下面发出的不知是什么声响。

嘉靖从袖中掏出一份不知何时早已写好的御旨朝跪在地上的黄锦扔去:“出去宣旨!”

黄锦省过神来,连忙捧起那道御旨,磕了个头,爬了起来,踉跄着向精舍外走去。

陈洪终于听见了精舍传来的脚步声,接着看见黄锦走了出来。

陈洪立刻迎了过去,压低着声音:“怎么回事?”

黄锦看也没看他,径直走向殿门,走出殿门外站在那里。

无数双目光都投向了站立在殿门口的黄锦。

黄锦何时有过如此大的气场,这时站在那里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黄锦展开了圣旨:“上谕!”

“万岁!”所有人立刻有了反应,同声答了这一声,原本跪着的大臣都趴了下去,原本站在石阶和殿坪上的人都跪了下去。

陈洪本还在殿内门口生黄锦的气,这时也只好在殿内跪了下去。他身后满殿捧着御物的太监们都跟着跪了下去。

黄锦事先也不知道这道旨意里的内容,颤声读道:“朕御极四十有五年矣!敬天修身,卧不过一榻,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紫禁城广厦千间避而不居,思天下尚有无立锥之民也。故迁居西苑,唯求一修身之所,以避风雨而已。奈何建一万寿宫、永寿宫竟遭天下诟病,百官竟无一人上贺表者?且以野有饿殍、官有欠俸迁怨于朕,朕之德薄一至于斯乎!朕将两京一十三省百兆臣民托诸尔内阁及各部有司,前因严嵩父子及其党羽天下为私贪墨而害民,今尔徐阶等大臣举止无措踟蹰而误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而已!”读到这里黄锦已经满脸流汗,口舌干燥,已经读不下去了。

徐阶等一应大臣全都匍匐在地,无不惊惧莫名。

黄锦好不容易酝出了一口津液,润湿了舌头,接着读道:“百官诟朕,朕其病也!民有饿殍,朕其忧也!万寿宫、永寿宫朕尚忍居之乎?着尔徐阶等人会同裕王筹一良策,安我大明,救我百姓。天下一日不安,百姓一日不宁,朕一日不迁居万寿宫、永寿宫。钦此。”

为了给他修这两宫两观,徐阶等人绞尽脑汁不惜东墙西拆,挨了多少唾骂,误了多少大事。如今到了乔迁之时,他又突然不搬了,而且骂尽百官,罪及众人,原因只是挨了毒打之后在京诸官没有都上贺表而已。都道天有不测风云,毕竟础润知雨、月晕知风,有迹可寻。可这位皇上如此变幻莫测,岂止不润而雨、无晕而风,简直是旱天惊雷,冰雹打头!听完了旨,徐阶等人身心俱寒,都僵在那里。

众人都懵了,身为首辅徐阶却必须表态,勉力双手撑在地上,抬起了头,大声说道:“臣徐阶等尸位内阁,举止无措踟蹰误国,上遗君父之忧,臣等愿受天谴!伏乞我圣上龙驾迁居万寿宫、永寿宫,以补臣等不可或恕之罪于万一。不然,臣等万死难安!”说到这里悲从中来,万般委屈化作了一声嚎啕,老泪纵横!

内阁其他三员,六部九卿各位堂官也是委屈万分,此时被徐阶这悲声一放牵动了衷肠,一齐嚎啕大哭起来!

站在他们面前宣旨的黄锦这时也转身跪了下来,跟着放声哭了出来。

站在大坪里那朝天观、玄都观两个观主这时另有应变之策,二人对视一眼,大声念起了符咒。紧接着他们身后的道众一齐跟着念起了符咒。

一时间大哭声、念咒声与深夜越来越大的寒风并作,玉熙宫大殿在灯光中摇曳,仿佛要被这潮浪般的声音浮了起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