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十国江山风月 > 第452章 弘武新政,儒皮法骨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452章 弘武新政,儒皮法骨

小说:十国江山风月作者:迷惘的小羊羔字数:1068字更新时间 : 2024-10-24 19:18:31
最新网址:wenxueya.cc

“皇上,苏公所言极是。”

刑部尚书窦贞固旋即手持牙笏站了出来,低眉顺眼的向杨骁进言道:“昔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西汉起,历经一千余年,儒教长盛不衰,桃李满天下。”

“后代帝王,尽皆沿袭儒学治国,只有那些粗鄙不堪的帝王,才会重武轻文,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说什么书生误国!”

“此乃谬论也!”

“皇上,自晚唐以来,部将弑杀主上,甚至是谋朝篡位之事还少吗?”

“臣子不知道礼义廉耻,所以以下犯上,横行无忌,这就是导致中原国朝更迭频繁,人心丧乱的一大缘故!”

“请皇上明鉴!”

随着窦贞固的话音一落,诸如郑仁诲、陶谷、李璨、李昉、王溥等文臣,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附议。

儒学治国的理念早就深入人心了,不是能轻易扭转的。

实际上,自汉武帝以来,华夏的历朝历代皆是以儒学治国的,只不过是“儒皮法骨”……

在汉武帝以前,文武不分家,百家争鸣,学术鼎盛,只是思想并不统一。

许多学派的思想学说都是对立的。

这种事情有好有坏,谁也说不准。

以儒学为主,治理国家的话,对于新生的大明而言,的确是利大于弊的。

毕竟,读圣贤书出身的人,至少还懂得礼义廉耻,知道忠君爱国,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行事上会有所顾忌。

这就是为什么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的原因了。

赳赳武夫的话,则是行事霸道,没有多少顾忌。

只不过,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有一部分读书人,读的多年圣贤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

忘恩负义的事情,他们也没少干。

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

坏得很!

在原来的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为何“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就是因为他被五代十国的这些赳赳武夫搞怕了。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登上皇位的,岂能不怕麾下的武将有样学样?

如果文臣掌握大权的话,则是不敢轻易造反了。

所以,两宋时期的格局,基本上都是以文臣掌兵,武将的地位由此一落千丈,成了文臣的陪衬……

杨骁立国大明,朝中的公卿百官,基本上都是以王溥、王朴、魏仁浦、苏禹珪、窦贞固这些文臣为主的,让他们身居高位,官拜卿相,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像符彦卿、高行周、高怀德、卫峥、赵匡赞这些心腹武将,都被杨骁派了出去,担当一方节度使。

杨骁是什么心思?

在群臣看来,杨骁应该也是重视儒家,重文轻武的。

后汉高祖刘知远则是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知远打下江山后,就把自己的元从之臣,有着佐命之功的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王章这些人留在朝中,担任掌握实权的高官,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的。

这其中,有几个人是传统的读书人出身,读过几本圣贤书?

他们的肚子里并没有多少的墨水。

这打天下要靠武将,治天下要靠文臣。

try{ggauto();} catch(ex){}

杨骁的心里很是清楚。

让文臣去领兵打仗,让武将去治理朝政,如此“角色互换”了,岂能不出大乱子?

作为皇帝,杨骁必须要知人善用。

“以儒学治国之法,上善。”

杨骁微微颔首道:“朕意,恢复诸州府的学堂、学监,对有功名的读书人,给予礼遇,可见官不拜。”

“另外,一年赐钱三缗,麦米十斛,布三匹,以资鼓励。”

闻言,公卿百官纷纷跪了下来,山呼道:“陛下圣明!”

杨骁这么做,对天下读书人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了。

这是圣上的恩遇,还有真金白银的鼓励,试问那些读书人怎能不感恩戴德的?

放在之前的几个朝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武夫出身的皇帝,大多是轻视文人的。

“皇上,微臣认为,这还不够。”

吏部尚书苏禹珪皱了皱眉头。

“苏卿认为,朝廷还当何为?”

“皇上应当亲自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其为官,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为我大明治国奠定思想基础。”

“……”

杨骁深感无语。

让他尊儒尚孔?

这没问题。

毕竟,杨骁和大明的形象很是重要。

孔子是鼎鼎有名的圣人,读书人谁学的不是孔孟之道?

只不过,杨骁尊敬孔子,却瞧不上孔子的后裔。

孔家在历史上的名声也非常“响亮”——

世修降表!

得益于祖宗的余荫,自汉代起,历朝历代都给孔子的后人封了爵位。

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汉称褒成侯,魏称宗圣,晋称奉圣,

北魏称崇圣,北齐称恭王,均为侯爵。

北周及隋封邹国公,唐初封褒圣侯。

开元中,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称其后裔为文宣公。

宋仁宗的时候,还因后裔不宜用祖谥为号,改封衍圣公,后相沿不改。

封建王朝灭亡了二十多年,传了几十代的衍圣公的封爵才被废止,可见孔家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准奏。”

杨骁还是答应了。

汴京的城门口。

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告示,已经张贴了出来。

在告示栏的边上,站着一名穿着绿色袍服的小吏,以及披坚执锐,膀大腰圆的两個甲士。

附近形形色色的路人都纷纷靠拢过来,看着这一张新出的告示,都在踮着脚尖,翘首观望。

“上面写的什么?”

“是朝廷要推行新政的布告!”

“不得了,咱们的新皇上把累朝以来的苛捐杂税,以及那些不合理的严刑峻法都废止了。”

“还不止如此。当今陛下还提倡勤俭,并以身作则,禁止各地方进贡奇珍异宝和土特产,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也稍予放宽。”

“就连赋税制度也改动了!”

“皇上开恩,还免除了两年的田税钱,并罢纳省耗及羡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