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章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太虚幻境,警幻命众仙子演奏红楼梦十二曲,加上引子与收尾的飞鸟各投林,一共十四首。
按以往常见的逻辑,十二首曲子各自对应十二钗,事实也基本如此,如聪明累对应王熙凤,元春的恨无常,探春的分骨肉。她们的曲子内容,与人物性格都是相契合的。
然而引子之后的第一首,终身误就出现了蹊跷,以往人们习惯性的将终身误对应到薛宝钗身上,以为这是在感叹薛宝钗被误。
当我们认真品读这首曲子的内容时,就会发现,这首曲子之中的意思与薛宝钗并不对应。被误的反而是宝玉。
奇怪的是,其他的曲子都是在写当事人的悲,而这首曲子却成了贾宝玉的主场了呢?
下面就逐句来看一看,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人们都夸赞这是一对金玉良缘,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是只念木石前盟的。
这里的“俺”是谁呢?一般认为是贾宝玉,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真有一个木石前盟,是指宝黛二人的婚姻,还是单纯的爱情。
按曲子的意思,宝黛的婚姻在前,但是一般认为宝黛二人并没有结婚,那我们姑且认为这个木石前盟就只是心理上的。
俺只念木石前盟,意思就很明显了,作者不怀念金,即薛宝钗。
那么这首所谓的薛宝钗判曲,就变成了她横插一杠子,破坏了本属于黛玉和宝玉的木石前盟,宝玉是主,黛玉是客,薛宝钗是第二个客居此曲的第三者。
从曲子的内容看,也是薛宝钗误了贾宝玉,如果是人们通常以为的是误宝钗,那曲子中应该体现出来宝钗终身误的悲剧性何在?
实际上曲中强调的都是这个“俺”,或者人们通常以为的贾宝玉的内心,也就是说,在这首曲子里,是宝玉的主场。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前一句是薛宝钗,后一句世外仙姝,仙字就已经表明了林黛玉已经逝去。
这一句化用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诗梅花九首第一首。刚好终身误也是十二曲的第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作者首先通过这首诗句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点薛宝钗出自白山之中的满清身份。
再通过下一句月明林下美人来,点林字出自以月代表的明朝。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空对着虚伪的满清,终不忘已经仙逝的故国大明。
到这里只是解了个表面,再看典故出处:
高启是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洪武初年,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甪直),自号青丘子。后因触怒皇帝,被朱元璋处死。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高启是面对新的朝廷,写文怀念故国,作者为什么要学他呢?
原来是通过高启的典故告诉读者,他和高启是一样的,也在写文章怀念故国,他也在学高启,作者写的自然就是这部《红楼梦》了。
同时,作者很可能也是与高启一样,就是苏州人,而且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文人。
至于作者是谁,我们后面再全面的说明。
而高启的这首诗,也是有典故的,出自汉代袁安卧雪的故事。
《后汉书袁安传》记:袁安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
一年冬天,汝阳连下三天大雪,地面积雪丈余。一位朝廷派来的洛阳令骑马到街头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不得不外出乞食,心中十分忧虑。
洛阳令来到一处简陋的平房前,只见门窗紧闭,门前积雪很深,却没人出来打扫,打听邻人,才知道这是书生袁安的家。
try{ggauto();} catch(ex){}
洛阳令命人除雪入内,见袁安僵卧在床,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县令问他为何不出门求食。
袁安回答:“天下大雪,人人饥饿,我不愿意再去打扰别人。”
洛阳令很受感动,也很赏识他,回京举荐他为孝廉。
袁安担任楚郡太守时,楚王英谋反,被牵连者多达数千。显宗大怒,而官吏追查更紧,很多人不堪重刑,含冤认罪,被判死刑者甚多。
作者应该也是通过这个典故,说明写书时天下的惨状。
再看:齐眉举案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
东汉时期有个叫梁鸿,有很多人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不娶。
没想到后来与他成婚的是同县姓孟的女儿,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这里暗指薛宝钗又黑又丑。
后来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地侍奉梁鸿。
所以最后一句的意思,虽然现在宝玉与宝钗二人齐眉举案,到底心中那股意念难以平复。
所以说,这首终身误的判曲,哪里指的是薛宝钗,明明误的就是贾宝玉。如果按通常的说法,这首是写薛宝钗误,那写内容的时候又都写成了贾宝玉,无法想象能写成《红楼梦》的文学巨匠会犯小学生一般文不对题的错误。
按照背面故事里,贾宝玉隐射大明,薛隐射满清皇室,林隐射朱明皇室,以作者的口吻与立场,来解释一下:
都说满清坐得天下是天命所归,我却只认故国前明。空对着从白山里来的冷血清庭,终不忘,已经逝世的仙帝。叹人间,反清事业功败垂成,才体会到,虽然对清庭举案齐眉,到底是心中意难平!
这样就全能说通了,此处的举案齐眉指的是宝玉对薛宝钗,即明末遗民对满清恭敬地样子,而不是人们以为的宝钗对宝玉。我们在清宫剧里,经常能看到汉族官员对金家主子把折子恭敬的举过眉毛。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一直以来,金陵十二钗的名单就可能是错误的。
按一人一个曲子的逻辑,终身误是说贾宝玉,后面十一首各自对应其余十一个,难道说?金陵十二钗之首是贾宝玉?
在第十七回回前有批语:
【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
宝玉系诸艳之冠,冠就是第一,那么就和红楼梦十二曲对应了。
又有第七回,薛宝钗在解说冷香丸时说:
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一句后有脂批:
【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意思是,原来不只是十二钗苦,你薛宝钗也有吃苦头的时候啊!
可见,薛宝钗起初并不在金陵十二钗之内。
所以这首终身误,误的是贾宝玉,而误的起因,正是薛宝钗的侵入造成的。
我们一直说贾宝玉隐射的是大明,那么大明是不是华夏呢?当然是华夏了,在当时那个阶段,大明才是华夏正统,否则的话,难道是满清吗?还是自称小中华的朝鲜,越南,又或者是日本?
华夏与朱家结合就是明朝,被金家侵占,就成了清朝了。
这样的话,这首终身误的终极意思就是:薛宝钗误了贾宝玉终身,薛指满清,贾宝玉指华夏,翻译过来就是满清误我华夏!
与我们后人说的满清误我华夏一模一样!
现在再回头去看正册判词第一首,是不是也是在说贾宝玉,可叹停机德,在说贾宝玉,堪怜咏絮才,这句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金簪血里埋,更是说贾宝玉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判词里,薛宝钗要占据黛玉和宝玉的地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