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285章 咏白海棠之宝黛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285章 咏白海棠之宝黛

小说: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作者:庖丁解梦字数:1991字更新时间 : 2024-11-10 13:52:22
最新网址:wenxueya.cc

再来看宝玉的《咏白海棠》,首联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秋容:这里指秋天花开的白海棠。春代表希望,三春都是南明为恢复大明而做的努力,而此时白海棠所显现出来的是一片秋容,有浅有淡,所以她映射出来的,还是一片衰败之象。

七节攒成:好像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但是“七节”形容枝繁花盛一层又一层是一个开创性的用词,用“节”来形容海棠花似乎并不合适,那么它一定是用在背面历史中的。

前面说咏白海棠其实是在悼亡,祭奠大明的灭亡,这个“节”字就应该和祭奠有关,根据中国的丧葬习俗,人去世后,每过7天为一个祭期,丧祭7天称为一节。

第一个祭期称为“头七”,到第49天时为“末七”。这些祭期被称为“做七”,是丧葬礼仪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经常听说的做满七七四十九天,就是做满七节。

因此作者为故国做喪祭《咏白海棠》,也是要做满七节的。

攒,是簇聚。雪,用来比喻白海棠的洁白,其实是谐音“血”,也是暗示这本书的背面,是七节循环累积的斑斑血泪,满盆就是写满了这本书。

我们看背面,海棠花原本代表的是华夏,大明,如今灭亡了,我们祭奠她,把她写进这本书中,是用无数的血泪堆聚而成的,那么这个血,其实就是亡国的血,满清入关手段太过残暴,《红楼梦》这本书可谓是无数血泪堆积而成的。

出浴太真:太真是杨贵妃的号,唐玄宗曾赐其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说她肤如“凝脂”、“娇无力”。

所以借以说海棠花,又比喻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所以这句里是再次暗示了,薛宝钗出现,带来的结果是鬓乱钗横,即剃发易服,发饰乱了,发钗也抛弃不用了。“冰作影”又强调了薛宝钗的冷血残酷。

捧心西子:就是西施。历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使受媚感,以乱其政。

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样子很好看,因此西施不仅仅是指美女,还是亡国之后不忘国仇家恨,艰辛复国的历史人物。

这句里的捧心西子显然是指黛玉,书中在她刚入贾府时,就以西施比喻林黛玉。

我们说林黛玉的背面其实是明朝的帝王,但是表面却是化作了一个美女,那么作者的意思就是她其实是迷惑满清统治者的,作者居然是想让这本书的正面故事,深入到满清权贵中间,消磨他们的意志。

贾宝玉在进入太虚幻境时,众仙子也是说:“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就是在暗示宝玉才是黛玉的生魂。

生魂就是活人的魂魄,她不同于人死后的鬼魂,那么这里的意思宝玉成了黛玉的魂魄,而且是生魂,那么其含义就是宝黛二人是一体的,同生共死的关系。

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因为风一直吹,花瓣也会一直落,

【庚辰双行夹批: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用风对花的摧残来比喻满清对华夏的摧残,因此说晓风不散愁千点,风代表满清,那就是满清一日不灭,他的忧愁就一日不能停止。

宿雨还添泪一痕。宿雨是经夜之雨,就是夜雨,更是让人添加了一行泪痕。这句后面有【庚辰双行夹批:妙在终不忘黛玉。】也就是说流泪的是黛玉,都是在说黛玉的亡国血泪,流之不尽。

独倚画栏:表面指花。其实应该是指读者,画栏是画着图画的栏杆,这里比喻这本书的门槛,意思就是你独自倚靠着画栏如果也有相同的意境,就与我一起送这黄昏慢慢流逝吧!。

清砧:古时常秋夜捣衣,方法是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木锤反复的敲打,会发出有节奏的打击声,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秋笛也与悲感有关,代表着思乡和孤独。

宝玉代表大明,这首诗表达了被满清侵占以后,自己无立足之地,悲伤而孤独无依的情感。

我们再来看黛玉《咏白海棠》有什么不同:

原文是: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

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首先作者为何要加这一段?是为了写黛玉的与众不同,才华横溢。如果专注于背面的意思,就会发现这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这里黛玉隐射的就是明朝皇帝后代定王,也是此书的第一个作者,正是他的奇思妙想,才有了这本与以往各类书籍都不同的奇书。

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首诗表面写白海棠,其实是写自己的心事,也是以白海棠自比。

在半卷湘帘半掩门处有,【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

黛玉的诗,从一开始就透出独特的视角来,写的是人在屋内半开着湘帘,因为她住在潇湘馆,卷帘是用湘妃竹制成的。

前面说过湘妃竹也是代表史书,“竹书纪年”,那么透过湘帘看花就是通过这本书来看真实的明末世界。

连用了两个“半”字,就表达了内心渴望看真切白海棠,又不敢全部暴露的状态来,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矛盾心态的体现。

try{ggauto();} catch(ex){}

希望读者能看真切,但是又半遮半掩,害怕被某些人看见。

碾冰为土玉为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

我们说咏白海棠就是在祭奠自己的故国,那么作者写《红楼梦》这本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她不只是在记录历史,用历史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同样也是在哀悼故国。

作者在明亡以后生活在清朝的统治下,在这文字狱最盛行的朝代,却能写出这本反清复明的《红楼梦》来,简直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就像种这株白海棠一样,是“碾冰为土玉为盆。”

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一个“偷”字,一个“借”字,这并不是那种常规的用词,写出了作者写这本书时的状态和手法,我们在书中能看到很多的“偷”和“借。”

梨花在古诗词中的寓意着高洁、清雅。它常被用来表达纯真的爱情,代表着永不分离的承诺。

梨花与白海棠一样,都是白色,因此也都是在此处用它的象征意义,隐喻祭奠之意。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唐明皇与杨贵妃阴阳两隔,但是双方对彼此的感情都是忠贞不渝,诗中就有“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

此处象征着黛玉对宝玉的感情,不是常人理解的男女之情,而是亡国遗民对故国忠贞不渝的情感,也就是作者对故国的感情。

这与梅花象征的意义又有些相似,梅花常开放于雪中,象征品行高洁的隐士,代表着坚贞不屈的品格,在明末遗民的诗词中,常用它来象征不向满清屈服,坚守气节,忠贞爱国的意志精神。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庚辰双行夹批: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月窟仙子和秋闺怨女来比喻白海棠花,脂批也说是作者自己,证明了黛玉这里是祭奠白海棠,也是祭奠自己。

缟袂原本是指白色的绢布衣服,月的意向是残明。

月窟表面上是月亮上的洞府,其实是明亡的千红一窟,大家象征的都是历史人物,月窟仙人就是隐射过明朝先帝的黛玉,缝缟袂就是黛玉在缝白色的孝服。

这里缟袂原本是比喻白海棠花的,而咏白海棠又是比喻写《红楼梦》,所以背面故事就是黛玉在写书祭奠大明和先帝。

这一联似乎化用了高启的梅花诗,在前面《终身误》里,作者就曾化用过高启的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二是: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他的另一首梅花诗里还有一句“缟袂谁家月中见,”作者为何如此喜欢学高启呢?在前面解《终身误》的时候我们说过,高启也是故国灭亡之后,写诗怀念故国,作者这是在暗示,他也是在怀悼故国,只不过不同的是,高启怀念的是张士诚的周,所面对的新国正是大明。

在秋天的闺房中一边写,一边拭去自己的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庚辰双行夹批:看他终结道自己,一人是一人口气。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今日之作宝玉自应居末。】

这句的含义比较明显,脂批也说了终究是说到自己,作者写了这本书,终究是遮遮掩掩,默不作声的,不知道向谁诉说,谁能读懂这本书呢?

不知不觉的在困倦中,夜又已经深了。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

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庚辰双行夹批:话内细思则似有不服先评之意。】

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

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

关于评判四个人的诗词,李纨探春认定是宝钗的最好,黛玉的第二,只有宝玉坚持认为还需要再斟酌一下。

这样写应该有两个用意,表面上是因为李纨等人受到了礼教思想的影响,认为宝钗写的“含蓄浑厚”,更符合她的观念。

但是我们看的是背面,脂砚斋说过此书表里皆有隐喻,所以很多时候表面故事下还隐藏着背面的意思。

我们说定王是此书的第一个作者,那么他写诗的风格是风流别致,常有奇思妙想,绝不墨守成规。

这就是作者在告诉我们,《红楼梦》这本书虽然用到了古人的所有写作手法,但是他绝不是只有古人已经用过的手法,意向等,而是有很多创新的写法,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因此我们在解读这本书的时候,绝对不能被一些规矩束缚住思想,而是要细心体贴,去理解作者。

其实作者还告诉了我们,黛玉写的诗好在哪里,宝玉是能感受到的,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含义呢?

宝玉象征的是大明,是华夏,所以我们坚持站在宝玉的角度,用华夏的文化来看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真谛。

《咏白海棠》是哭大明的灭亡,李纨隐射的大部分是江南的文人,在明朝刚灭亡时,满清哭的比谁都真,因此当时南方的文人还幻想着清军也许是一个依靠,因此李纨把薛宝钗排在第一位,就是指他们认为在哭大明这一块,一开始满清哭的是最厉害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