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凉州之乱
恰逢此时,张让刚刚离去。
汉灵帝在左右的陪同下,带着倦怠,离开宫殿,参加日复一日的朝会。
朝堂之上,汉灵帝听,这些朝臣上报的消息,全是些重复的话,都是听腻了。尽可能的支撑自己,不要将眼睛闭上。
身边的宦官在自己耳边低语。
这倒是一条好消息。
数月前,出征凉州叛乱的张温,回归朝堂,献贼首、汇报功臣战果。
光和七年(184)黄巾起义时,便已派人联络凉州势力,一起起事。
不少羌人部落,为之振奋,响应此事。
羌人是长期盘踞在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那些内迁族群。
羌族叛乱,凉州官员不能压制,随着发展扩大,从最初的起于凉州,逐渐扩散。祸及宁、雍州二地,三州之中,凉州最重。
短短数周时间,起义者便聚拢数万余人,推举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控制了整个金城郡以及西平一带。
杀掉了原在湟河谷地平乱的将领令居,收编其部众,叛乱事态由此,再次扩大,成为大患。
北宫伯玉凭借推举者的威望,聚集起,周边左右不定的族群,收编勇士,控制马场。
凉州刺史左昌心思太重,贻误战机。
原本,两军应前后夹击,共同破敌。
结果左昌失约不来。边章、韩遂、马腾,直接被叛军包围,士气受挫。
没有万夫不当之勇,没有精锐之师,最后的结果,便只有突围失败,被其活捉。
昔年跟随凉州三杰,平定羌乱的老将夏育,在他原本的记录中,有了个更加体面的结局。
(护羌校尉夏育,因凉州刺史左昌失约,深陷敌阵,挥动战戈,斩杀退卒,后披甲杀入阵中,马匹中枪扑倒,本人再起不能乱枪而死。灵帝感其勇武,复其爵位……)
朝中司徒崔烈,便上表皇帝,说凉州叛乱,是羌人之乱,光武帝时便有,前有凉州三明大破敌军,却始终无法根治,叛而又叛,距今耗费的钱粮无法估计,不如放弃,减轻朝廷负担。
崔烈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专靠有钱才当上了司徒,据说花了500万。很快就遭到了朝中另外的众人的反对,这是愚钝逆贼之言,应当将其问斩以谢天下。
东汉关于弃凉这件事,其实提案已经出现过数次,羌族叛乱也是尾大不掉的问题。在此不多行论述。
已有的问题,怎能搁置不管?处理不当,会在之后引发灾乱。
若不处理,选择不闻不问,这是引颈受戮的昏招。
放弃了凉州,召回官员,固然因为一些条件,作为解释。
今日弃了凉州,明日就祸及雍、宁,莫非还要提议再丢雍宁二州?
之后的几天里,北宫伯玉劝降边章、韩遂、马腾。
见其装备精良,选择再次收编,凉州之地再无对抗之力。
形势愈发危险,边章、韩遂、马腾不仅仅是朝廷官员,而且熟悉凉州事务,有他们做幕僚向导,凉州之乱开始不断扩大,逐渐影响整个凉州之地,危逼雍、宁。
不久之后,朝廷命大司农张温为左车骑将军,带马步军4万人。
屯骑校尉·鲍鸿,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各带兵6000,随张温出征。
大军过雍州,进入凉州之后,补给变得异常困难。
还巧合的,行军途中撞上了敌军。
大军相撞,双方各自拉弓射箭迎敌。但很快就落了下风。
这倒不是朝廷军队实力不够,而是对方清楚的知道你的装备和力量,早已备好了,换更强的硬弓,备战待敌。
北宫伯玉的羌族军队,几乎每个战士能拉二、三石的强弓,个别强者,可开四石之弓。威力和射程,远胜出征军队。
张温带队撤退及时,又备有盾甲保护,才没有酿成更大的伤亡。
此地狄戎之人混杂并居,风俗不同,人情难辨。再加上这里汉人百姓,本来就稀少,还有一部分,甚至融入其中,发生半胡化。
各羌部落人数谈不上多,本身还处在一种半游牧半奴隶的状态。
而部落中,也非铁板一块,以地缘来说,就有不少散落的分支族群,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崇尚名望贵族。不同姓氏族群间,也相互攻伐。
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除了这些事实因素外,如汉朝军力衰退,政治腐败等。
其实这些地方都没有得到好的治理,未来富饶的巴蜀之地,因道路不便,民生落后,为官者都避之不及。
南方之地,在眼中去了便是埋骨异乡。再南之地,便可称其为岛夷、楚蛮等。更何况纷乱不绝凉州呢?
另一个原因,东汉朝廷有时候,会将州县内徙,当地百姓就算不愿意,也必须迁徙,不然受到发遣之苦。
自身家产得不到保障,还要受流离失所,人心怎么安定?待朝廷平定乱局之后,再把州县恢复,而已经被迫安定下来的百姓,早已经成了新家,不会回去了。
羌人《后汉书》形容他们:堪暑耐寒,同之禽兽。(身体强壮,但文明程度比较低)
张温和他麾下的人不懂得和当地人相处,一时半会儿笼络不了人心。
相比之下,北宫伯玉是推举而出的羌人的代表。马、韩、边等人是当地的官员、大族。这里的人们提起他们的名字,比汉朝天子都频繁。
之后,朝廷再次下令,通知各地边防予以支援。
萧域早就听闻汉朝内部发生动乱,早已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命令到来。
接到调令,安排韦孝宽、屠封两人负责边防之事,韩灵凭借资历接替年迈的曹越,成为三军将帅之首。
try{ggauto();} catch(ex){}
韩灵在史书中找不到来历的人,怎么会超过韦孝宽成为三军将帅呢?
韩灵战绩和功勋,萧域都没有讲给萧骏听。
绝不是像曹越这种,因为其略懂军事。利用亲戚身份,早年,被萧域用来平衡权力的人物,两人没一点相同处。
而萧骏早年跟他学习兵法,也只是觉得他的理解度能力很高,问他,将领有五危,如何解释?
不仅告诉你答案,还能告诉你他出自哪里,是哪一篇,第几句。
当你想问的再详细一点,他能给你举出古今案例,进行翻译,再给出自己的解析。
懂得多不说,为人还低调。长的白净,年纪轻轻,还娶了萧域的妹妹,如今不过30、31岁的年纪。
人若要找他,不可去其家里,要到农田、兵营之中。
韩灵在萧域眼里,实际积累的功劳不若于光武麾下的邓,吴,带兵能力是能够跟冯、耿比肩的人物,榜样中的榜样。
萧域坐镇宁州,很放心的让韩灵自己挑将,带兵前去。
大军还没到前线,韩灵先亲自探索情报。去找当地官吏,要来了地图。叫谋士王买德,跟他一起分析局势。
用拇指的长指甲放在地图上,随后划出一条线来,:“车骑将军张温,有兵4万,麾下三个将各带兵6千,弓弩马匹不知。我军带兵3万,朔方军带来5千兵,马一万匹,3石以上强弓有……”
韩灵看完地图,又画了几条线,嘴中默念着他得知的消息,一副深思的样子。
王买德对此,好像已经习以为常,随后提出他想的离间之策,韩灵听到后,觉得此计可行,嗯的点头回应一声。
随后再在计策上补充一条,让屠炉率军先行探路。待计策生效后,双方领袖首领都会威望大减,军心动摇,可以派人前去招降,掘他们墙角根基。
夜晚时分,对方羌族大营发生夜惊事件,韩遂、马腾跟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理念不合,关系破裂。两人直接趁着这次夜惊发动兵变。
北宫伯玉、边章……一举夺过军中最高权力,有众近十万,开始大规模进攻陇西。
韩遂要进攻陇西郡的消息很快就韩灵得知了,核对无误后,便知道消息成功。
此时对方一动,韩林便可通过细作,知道情况,对方的行迹在自己这边一览无余。
韩灵大张旗鼓的行军,不加掩饰。
当锐利的气势,就是要引起敌方探子的注意,随后装作无视,直接打出宣称,要亲临渭水之源,攻打狄道。
马腾、韩遂,听闻大军消息。
听探子来报,说对方主帅是一个白面书生样,虽然很有军队威慑,一五一十的将韩灵示弱的行为全部报上。
虽是如此,但对方攻打自己后路,两人不能坐视不管,前路被张温堵住,后路若再被断,士气必然大挫。
韩林沿着渭水一路向上,韩遂等人马快还是再过半天就要追了上来,便直接不再往北攻向狄道,转头向南打向钟堤。
敌方城楼驻守不多,也只有数百人,先锋屠炉绕道去北门驻扎不攻,韩灵从另三面围攻,屠炉的探路军,韩灵只派给其几百人,又稍加叮嘱。
卸下伪装后,城中数百人,感叹敌方军容盛大,弓弩之力更是让他们抬不起头,全军集结向北门突围。
“韩叔,说的果然没错,真是哪一次都在你的预料之中。”屠炉这带的可不是那种,收集情报的探子军。
全部是清一色的朔方军,夸张的说以一敌十,不夸张的说以一挡五。用上比他们还强的强弩,十有九中,射到身上就是一个孔洞。
这一战,难以置信的轻松。没有跑掉一个人,俘虏一算,破城全歼。
这一段时间里,马腾、韩遂等人,还在山道中行军。
等他们风尘仆仆的杀过来的时候,韩灵已经列好了阵势,做足了准备,以逸待劳,打他们这疲惫的行军之师。
敌方不成阵列,放在前面的军队,直接被韩灵布好的强弩硬弓,密集的集火,双翼对中一起夹射。
提前的策略,配合上军阵的优势。压的马、韩两人部队,凝不起势,使不上劲来,根本没办法应对还击。
都被挤在狭长的道路上,一时半会儿形成不了反击。
前面的韩遂赶快下令撤军,可后方马腾,得到消息,想撤也没办法。
之前的对手张温,从旁边的岔路,匆匆赶来,这场景都跟商量好的一样。
这个时候,屠戮在敌方中军,发起动乱,此时的她穿着敌方的衣服,混在羌人群中,刀口出鞘,干掉周边数个统军将领后,摘下头盔,露出面容,高呼自己已褪去数十年的贵重身份。
原本被招降的羌人也一起倒戈,配合动乱,一些羌人听到屠炉公主的名号,大为震惊。
竟变得畏手畏脚了起来,有的逃窜,有的不敢进攻,更有甚者倒戈投降,一度十分混乱。
这时候,王买德还不忘锦上添花的,将自己和速不台的军队,走小路,绕到旁边制高点的山腰之上,用骑兵俯冲攻敌侧翼。
马腾,韩遂,本来就首尾难顾。中军还发生了倒戈事件,战阵被直接被分割开来,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全灭了。
韩遂直接被杀,叛将死不足惜,马腾带着剩下的军队,趁乱逃出。
战后,得知此事的韩灵,对此叹息一声:“要是两军都是我指挥,这一战的战果,应该会再大一点,嗯,可惜,可惜,军官抓了不少,贼首却跑了,怕是要增添祸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