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天下豪商 > 第610章 谁是好汉 三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610章 谁是好汉 三

小说:天下豪商作者:大罗罗字数:1545字更新时间 : 2022-07-27 19:34:15
最新网址:wenxueya.cc

越次入对待遇,王厚还是第一次享受到呢。不过当他跟着一位和他一样穿着绿色官袍,还带着把模样古怪的长剑的年轻宣赞走在禁宫大内时,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反而感到了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压力。

他和父亲王厚不一样,父亲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而自己是行伍半生的武官。文官越次入对,得到天子信用,自然有机会宣麻拜相,登上官生巅峰。

而武官享受这样的待遇……恐怕是要去沙场上建功立业的。而他今年已经50岁出头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不过这还不是最让王厚担心的,最让他担心的是,他现在已经知道先父王韶的“平戎策”很大程度上是在纸上谈兵。

又打又拉招抚羌人、吐蕃人的策略是可行的,而且在神宗、哲宗两朝中都曾经实现过。但是羌人、吐蕃部落归附并不会带来党项人的西夏王国的崩溃。

和西夏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厚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党项人统治的国家其实是相当顽强的。而且西夏背后还有契丹支持,完全可以在宋辽之间渔利。想要灭亡西夏没有捷径可走,就得下苦功夫训练军队,储备物资,然后稳扎稳打一路推过去……不过能不能得手,王厚还是没有把握。

这时在前面引路的那个宣赞已经止住脚步了,然后用一种吟诗的调子向殿内通报。

不需多久,一个小黄门从殿中出来,和那个引路的宣赞打了个招呼:“武宣赞,您怎么到閤门司来了?”

引路的宣赞正是武好古,武好古笑着:“就是来串个门子,官家宣召王东门了?”

“宣了,宣了,快进去吧。”

武好古转过身,笑吟吟地对王厚道:“王东门,莫让官家久候了,快快随我进殿。”

王厚看着武好古,心里想着这人是谁?但是并没有发问,而是整整衣衫,随着武好古进了殿门。

大殿里面,身穿常服的当今官家赵佶正在案后安坐,看着年事已高,鬓角霜白的老将军王厚。

王厚大礼参拜,武好古则走到赵佶身边站好,目光炯炯地看着王厚。

赵佶沉声道过“平身”,然后对殿中的小黄门道:“老将军远来辛苦,赐座!”

王厚忙道:“微臣官职卑微,陛下面前哪里有坐的地方?”

案几后的赵佶看着王厚,笑吟吟道:“你不比别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便投笔从戎,在西北转战半生,我朝所缺的就是你这样文武全才的官员。”

说到这里,赵佶把身子向前倾了倾,看着王厚道:“再者,如今朝中正在改革科举,下一科就要榜分左右,文武并重了。你就是允文允武之才,朕自然应该重视。”

圣君啊!

王厚听了宋徽宗的话,一双老眼里面都闪出泪花儿了。自己的父亲是允文允武,自己也是文武双全。可是父子二人过去却都没有遇上真正的圣君啊!

无论神宗还是哲宗,虽然都锐意进取,但是却都没有想到让大宋武力孱弱的最大原因,就是一帮宰执文官打仗太外行了……从英宗朝开始,大宋已经有三朝没有出过武官出身的枢密使了。而在那么多副使同知中真正能带兵打仗的,也只有郭逵和自己的父亲王韶。

虽然朝中也有不少知兵的文臣居于高位,但是“知兵”和“精通战阵”是不一样的。

大宋的军事要想真的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能带兵打仗的宰相和枢密使。

所以当今圣上,真的是圣君啊!

赵佶看着几乎老泪纵横的王厚,心里却是有点奇怪:他为什么要哭啊?难道这些年被人欺负惨了?不过想想也是,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才是个从七品,武好古今年才25岁都已经是正七品了……

赵佶道:“王卿戎马三十年,应该是真正知兵的吧?”

“臣只是略知一二。”

赵佶笑着:“也莫谦虚了,朕有个临时的差遣给你……牟驮岗演武的事情你知道吗?”

“臣知道。”

“朕想委任几个演武官,主持演武事宜。”赵佶道,“你愿意做这个演武官吗?”

“臣愿意。”王厚本来以为赵佶会问及河、湟二州之事,没想到却派自己做了个演武官。

赵佶一指自己身旁的武好古,“这是武好古,朕能有御前骑士,他的功劳最大。这次也和你一起做演武官,演武的事情,你们两个商量着办吧。”

王厚偷眼看了武好古一眼,他当然听说过武好古的名字——奸商、大儒、幸近、能吏……这评价有点参半啊!

赵佶看见,笑着对王厚道:“王卿,武好古是朕的能臣,你若要在西北建功,是少不了他的协力。你们两个,就在朕这里好好议一议西北军事吧。”

王厚一愣,他是老于战阵的将军,和武好古一个商人有什么好说的?

武好古笑着一拱手:“王东门,下官想知道我大宋西军到底有没有平灭西贼的实力?如果有,为何西北之战久拖不决。如果没有,那请问西军差在哪里?西贼又强在哪里?应该如何弥补?”

问题并不复杂,可是王厚一时却被问住了。

西军和西贼其实是旗鼓相当,要平灭……真心是不容易啊!可是西军差在哪里?西贼又强在哪里?应该怎么加强西军?却是许多年没有人认真考虑过了。

不对,大宋根本没有人考虑这事儿!这事儿应该是枢密院的……可是枢密院那帮文官哪里懂行啊?

“王卿,”赵佶笑道,“有话直说就是,朕也想知道啊!”

“陛下,”王厚斟酌着说,“目前的西军没有灭亡西贼的实力……要不然西贼早就灭掉了!

至于西军差在哪里?臣觉得西军的不足之处颇多,训练、器械、后勤……还有三军指挥,皆有不足。但是所差最多的,其实,其实是在朝廷这边。”

“在朝廷?”赵佶问,“为何?”

“因为朝廷战和不定,所制定的方略又难以执行,而且常常为契丹所迫,往往让前线诸军不知所措……”

赵佶扭头看着武好古,“大郎,你觉得怎样?”

“陛下,臣觉得指挥打仗这事儿,应该是分成庙算筹划和临阵决机的。临阵决机臣也不懂,而朝廷的庙算……臣看来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周全啊。譬如开战之前就应该想好万一契丹干涉,当如何应对?如果西贼败而西迁,并且坚壁清野,我们又该如何维持?如果西贼死守兴州、灵州,我军又该如何速战速取?”

赵佶轻轻点头,武好古想的的确比较周全。不仅想到了契丹干涉的问题,还想到了西贼有可能西迁……

“王卿,你能回答吗?”

“臣……”王厚轻轻摇头,“武宣赞的问题,臣现在回答不了。”

武好古则道:“陛下,这些问题应该由枢密院回答,而非王东门来回答。

现在西贼还算温顺,陕西六路也得以休息。因此臣觉得,如果没有周全之策,最好别在西北挑起战事。其实我朝的大敌,始终是北方。如果北方的强敌破败了,西北之贼又如何独立坚持?”

“你的意思是先北后西?”赵佶皱着眉头。

“臣非军将,但是却知道转运之事,”武好古道,“若陛下欲在北方用兵,纵有百万之众兵临燕京,臣也可以保证大军所用所食不会匮乏。

但是西北用兵,臣不知道该如何保障后勤。

另外,若我朝举兵西征,契丹必不会坐视党项灭亡。因此西北开战就必须做好和契丹决战的准备!而我朝若是北伐,西贼又能如何?举兵攻打横山堡垒吗?这是不可能取胜的。”

赵佶被武好古的一番话说得又有点动摇了,他看看王厚。王厚也道:“西北用兵,最困难的的确是军资转运筹集。往往十年的积蓄,也不足以支撑一年的鏖战。元符年间的横山之役之所以大捷,主要是西贼的后勤出了问题。

其实他们和咱们一样,也没有多少储备。如果我们可以积累起维持三年攻战的储备,应该可以迫使西贼西迁。”

“西迁?”赵佶又从王厚这边听说了西贼西迁的话,于是皱眉问,“迁去哪里?”

“去西域,”王厚道,“唐朝的安西四镇现在是回鹘领地,而回鹘又因为信教的问题分为西州回鹘和黑汗回鹘。两回鹘虽是同种,却如同仇寇。若是西贼弃兴灵而走,两回鹘必为所破。”

武好古也道:“西贼光是党项之民恐怕就超过了百万,加上依附的汉民及各族百姓,总有三四百万之众,其中能战之兵数十万。这样的实力如果西迁,西域诸国是没有人能挡住的。”

“那么河、湟二州呢?”赵佶问,“可以拿下吗?”

听到赵佶的这个问题,武好古只是在心里叹口气,赵佶怎么就执着于河、湟呢?就在他想着该怎么打消赵佶这个执念的时候,一旁的王厚却抢先开口:“可以拿下!臣愿意立军令状,为陛下收取河湟二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