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晚明霸业 > 第八百四十三章 皇帝养蚕1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八百四十三章 皇帝养蚕1

小说:晚明霸业作者:渤海郡公字数:1817字更新时间 : 2021-11-07 00:08:37
最新网址:wenxueya.cc

第八百四十三章 皇帝养蚕1

翌日清晨,刘家大娘子在睡梦中被一道尖锐的哨声叫醒。

眼看外面天色竟然有些灰蒙蒙的凉了,作为农家妇人,脸颊有些微红。

这在外面谋生,可不跟家里一样随意。

要知道在家里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没有起床,一定是要被外人笑话的。

一定是昨天在路上折腾的太累了,竟然睡过头了,想想刚来,就表现的那么差劲,主家肯定会生气的。

哨声过后,有人开始敲响房门,高声喊道:“起床,起床,过了六点就没早饭了。”

这倒是跟江南一般的主家不一样,并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儿,而殴打工人。

刘家大娘子感觉颇为新奇,忍不住问道:“六点是什么时辰?”

同屋的工友没有一个知道的,但是谁都知道早饭是啥意思,民以食为天,大家都担心误了点,吃不着饭,一个个急慌慌的穿戴好衣服跑出来,寻找吃饭的地方。

在每个宿舍区都摆了四五张方桌,上面是大锅米粥,还有一桶桶的萝卜干、咸鱼。

每个走过来的蚕妇都被太监和女官用小旗指挥着排成一队,挨个取了餐盘和木碗、木碟、筷子等餐具。

然后依序走过餐桌,便有专人舀了一勺粥——正好一碗,一碟萝卜干,一条咸鱼,最后是两个炊饼。

这已经是农忙时候的伙食标准了。

众人心里最初的恐慌瞬间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

刘家大娘子打了饭,找了个台阶坐下就吃,一边又打量着附近的情形。

她很快就在餐区后面看到了一座大大的泰西物事。上面有一个圆盘,以草码写了一到十二的数字,其中有根短针刚刚指过“五”,多半是与那管事工头说的“六点”有关。

等吃过了饭,预想中的繁重工作却没有来。刘家大娘子与其他蚕妇汇聚一处,有女官上前把她们按照身材高矮排了队,列成一个方阵,让她们记住自己的前后左右位置,又挨个了竹牌,上面一样有草码数字,然后才带她们朝庄子后面走去。

庄子分了前中后三重。前面是蚕室和养蚕娘子的宿舍,中间是办公区域,进行数据统计以及观察蚕体育,绘制成图。整个养蚕过程都依赖养蚕娘子提供的老经验,然后由宋应星这么个从未养过蚕的人将之总结成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温度和湿度控制,同时要兼顾采光、通风。如今的温度计虽然不足以进行精确化学实验,但控制屋内温度是没问题的。徐梁也用这种温度计测过自己的体温,读数略微偏高,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湿度计的研有些坎坷,徐梁给出的方向是毛湿度计,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只能是小学自然常识课的手工品,对于生产和实验而言实在太过粗糙。后来经世大学的学生们还是利用水蒸时的热现象,明了干湿球湿度计,在使用时必须要对照一张公示表,才能知道室内湿度,不过这已经是当前能够做到的最高科技了。

这两件小东西的应用,使得集中养蚕成为可能。在蚕种的孕育过程中,民间所谓催青,需要妇女用自己的体温来催,所以催青速度不一,不能保证蚁蚕的同时孵化。有了温度计之后,室内温度能够模拟出蚁蚕最适宜孵化的环境。

过冷则用地火龙增热,过热则开窗通风。

湿度方面也是如此。过干则用湿布挂墙,过湿则通风放碳。

在蚕种不变的情况下,用这种人工控制的方式,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催青带来损失,让尽量多的蚁蚕孵化出来,然后送进养育室。

对于蚕农而言。催青只是第一道关。催出健壮的蚕宝宝之后,还要有大量的桑叶供给。一般来说,一张蚕种需要七八担桑叶,寻常人家是不可能自给自足的。而桑叶必须要新鲜,不能隔夜。

所以事前囤积也不可能,只能从桑园购买。

购买桑叶也分现货期货。

因为现货价格往往极高,所以普遍流行期货,也就是所谓“梢叶”。在蚕季之前先预付款,然后到了蚕宝宝要吃叶子的时候就去桑园拉货。这种交易方式对小农之家的经济压力可谓极大,必须要筹钱预付整季的叶子钱。

这时候。他们只能出外借高利贷了。

与此一样的还有“青苗钱”,那是所有春耕种粮的农民都要借的贷款,所以在大明要想彻底杜绝高利贷,必须有一个强大且有信誉的金融体系。

徐梁本着主人翁的精神,很想将蚕农从高利贷的压迫下解救出来,好为他生产更多的生丝。作为皇帝。经济手段比政治手段更简单,只需要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就可以了。贷款形式也不需要真银,以大米作为硬通货,准许农民以蚕茧偿还。

结果这种“善事”受到了桑园主的抵制——他们本身也是兼着高利贷者的身份。于是桑叶价格高涨,仍旧是一副逼着农民举债的势头。

徐梁是个可以接受失败和打脸的人么?

当然不是!

“我本来想着,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他们偏偏觉得我好欺负?让浙江按察使派人下去查!有哪家桑园主不甘心只赚叶子钱的,我就让他什么钱都赚不到。还得给我吐出来!”徐梁厉声下令。

在三五个不信邪的桑园主被没收家产,举族配辽东之后,民间总算反应过来了:皇帝要做好事,谁敢让这好事变成坏事,谁家就没好事。

也是托庇于皇帝的铁腕手段,大明建兴二年,浙江农民总算过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好年。非但没有朝廷正税,就是层层聚敛的乡绅也不得不收起尖锐的爪牙,看着一大块肥肉从爪下溜走。

宋应星在这件事上可谓是出力良多,非但教会了养蚕娘子读取温度计和湿度计,还要设计铜管水空调的走向。为下一季养蚕做好准备。如今在北方也有养蚕缫丝的,不过因为蚕种问题,质量和产量都不如南方。南方能够养难度更高的四眠蚕,而且水热条件良好,桑叶也可以一直供给。只养春蚕实在太过浪费。

只是南方夏天温度偏高,疾病、病毒防不胜防,小农若是养夏蚕乃至秋蚕,很容易亏得血本无归,所以民间只养春蚕。

徐梁花了这么多钱,又是改进蚕室,又是总结技术规范,当然不是为了一年一季的春蚕。他要的是在夏天、秋天等等各种环境下都能让蚕宝宝吐丝结茧的“金山”!

温度不够可以用地火龙,温度过高就只能用铜管走冰凉的井水,借此降温。如此一来韩阳带来的蒸汽抽水机倒也派上了用场,产值肯定比放在矿山上抽水高许多。

刘家大娘子总算守到了蚕宝宝们“上山”吐丝,忙过了最后彻夜难眠的时段。在整个蚕宝宝育过程中,桑叶一刻不能停,否则蚕宝宝就会饿死。外加庄子里的“技术规范”之细致,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在观察、读数、汇报上,简直比在家中养蚕更累人。

不过效果也显而易见,刘家大娘子往年在家催青能有六七成孵化就不错了,而这里的孵化数量却是极高。整个过程中病死的蚕少之又少,好像真有神佛庇佑一般。

“这里的手段就是想学也没法学,先一个就找不到这么多铜管来。”同室的养蚕娘子遗憾地抱怨,很为自己学不了这种手段而遗憾。

刘家大娘子道:“到底是皇帝家,就是手面阔。这么多银子砸下来,买织好的绸缎都够了,何必要养蚕。”

“你这却是不懂了。”室长是个高高瘦瘦的苏州娘子,轻咳一声道:“皇帝是天上的神人,在乎的不是丝,是要将天上养蚕的法子传下来。”

“传了也用不起呀。”刚才那抱怨的少妇犹自嘟囔一声。

“这里贵的也就只有纱和铜管罢了。而且铜管又不是用了一次就不能用的,若是年年能养三季蚕,多用几年也是值当的。”室长又道。

刘家大娘子暗道:话虽如此,但是这头一笔钱就不好凑。

她心中这么想着,却顾忌室长是“打头娘子”,管着一个班呢。虽然自己不在她手下,却也是个“官”,便没有再接话。

本来寝室中已经陷入了一片静寂,突然从角落里又冒出了个声音:“你们说,咱们这里不过一百来个娘子,养出来的蚕若是都收了丝,却得有多少?”

众人心中一算,结果却是吓了自己一跳。往常在家里,女儿多的人家才养五六张布的蚕,若是一年歉收,来年的梢叶买不起,就只能养两三张布。现在这边集在一起养,也不拘是谁家的,统统要看管照顾,算起来等于一人养了十张布的蚕都不止啊!

而且吃起桑叶来更加吓人,所有叶子都是凌晨趁着夜凉摘的,送到庄子里的时候露水都没干。照此看来,桑园附近的其他蚕农,恐怕是买不到多少叶子了。

大家将心比心,想想自己若不是身在庄子里,等蚕宝宝二眠、三眠之后,没日没夜地要吃叶子时却买不到桑叶,这得多苦恼?

这个庄子只是天下独一份,就已经展露出狰狞兽口来了。更何况其中没有真正的技术跨代,只是在管理水平和方式上提了一代而已。如果不是徐梁抑制了民间高利贷,附近蚕农非但没有桑叶,而且还要欠下一大笔外债,就算是被逼死也不罕见。

“看来养蚕的难度不是很高,还是可以推广集约化饲养的。”徐梁却从报告的数据中大受鼓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