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九十五章 仁与义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九十五章 仁与义

小说:明末边军一小兵作者:老白牛字数:1927字更新时间 : 2021-09-26 20:38:05
最新网址:wenxueya.cc

那少夫人上下打量王斗,见他一身武人装扮,眉角微微挑了挑,就静静地立在那里不语。

她的身姿丰腴,颇有少妇风韵,穿着深紫色的褙子,挽着一个鹅胆心髻,云髻雾鬟的,上面插了一根金玉步摇,行止中,垂珠颤动。

这少夫人举手投足中有一种优雅高贵的气质,象她们这种官宦人家出身的女子,最是注重风姿仪态,有什么心绪轻易不会外露。在王斗看来,这少夫人是个极有心计之人。

那纪小娘子则是穿了一身素白的白绫衣裙,纹样质地考究,细腰雪肤,明眸流盼,裙拖六幅湘江水。她眼眸看向王斗,似乎认出这个几个月前看过的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接着便是浅笑起来。

符名启也听到王斗的喊声,他转头看到王斗,笑了起来:“是你小子啊。”

他说道:“等一会儿,待我送送客人。”

那少夫人与纪小娘子听到符名启对王斗说的话,更是奇怪,两双俏目只是投注王斗身上。

符名启送二女出门,一阵香风,袅袅娜娜的,二女都是经过王斗的身旁。

到了院门口,符名启与二女施礼而别,那纪小娘子再次裣衽行礼:“多谢先生了。”

符名启微笑道:“代我向大人问好。”

……

符名启回过头来,对王斗笑道:“是不是看傻了?”

王斗摇了摇头,道:“老符啊,她们是什么来头?”

二女的相貌气质都极为出众,特别是那纪小娘子,更是娇媚无匹。居移气,养移体,平民中很难出现如此气质高雅的女子,王斗知道那少夫人身份,那纪小娘子却不知是哪家出来的女子。

符名启道:“年长的那位是知州府的少夫人,唉。文君新寡,也是个苦命的人。”

王斗也听说过,那少夫人两年前嫁给知州李振珽的儿子,没多久。丈夫就死了。不过此女颇为精明能干,将府内治理得井井有条,颇受知州大人的器重。

“年少的那位姓纪,她的身份可不简单,她随少夫人前来。是向我请教一个问题。”

符名启没有深谈那纪小娘子的身份来历,却是吟诵起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他看向王斗:“王老弟,刚才看你神色清明,似乎没有被美色所迷。不说那纪小娘子,就是看到少夫人,许多人也是丑态百出,你却能把持住。看你不过二十余岁,只是你的心思。怕比我还老哦。”

他摇了摇头,似乎刚才没有看到王斗的丑态颇为遗憾。

他道:“朋友一场,要不,我把那纪小娘子介绍给你?”

“她宜男之相,内媚于身,到时肯定可以给你生七、八个儿子。”

说到这里,他呵呵地笑了起来,看他那笑脸,哪还有堂堂学正的样子?

王斗只是微笑摇头。

符名启哼了一声:“还摆起架子了,说实在。你二人身份地位相差太远,你又有了妻室,以她的身扮,是不可能给你做妾的。”

二人说说笑笑。进了内室,王斗看符名启妻田氏不在,问道:“嫂夫人呢?”

符名启道:“回娘家了。”

二人坐定,符名启道:“王老弟,我一直好奇,话说人不风流枉少年。可你似乎连欣赏美色的心思都没有。”

“你不贪财,不好色,对百姓仁爱,人无完人,你这样,是为了什么?”

王斗静坐良久,他道:“古人有云,修身,治国,平天下!”

“可我自认连修身这一段都没有到,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生存罢了。”

“乱世之中,苦苦挣扎!”

符名启深深叹息起来,良久,他唱起歌来,歌声悲切,却是那天在灾民中听来的歌谣。

……

舜乡堡在四月时开设了孩童学堂,分为了几个大班小班。

每班约有孩童数十人,连董家庄都有小孩到舜乡堡去上学。董家庄离舜乡堡并不很远,学生走个几里路去上学,就是在后世也是非常普遍的事。不过从靖边堡到舜乡堡去上学就稍远了一些。

学堂孩童每日的口粮,都是由堡内提供。舜乡旧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一百三十多人。舜乡新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近三百人。董家庄内也有六十多人。

由于现在财力紧张,王斗只能选择一部分较聪颖,或是以前识过字的孩童进入学堂。约在一百多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男生,这个时代女孩是不能与男孩一起上学的。

能进入学堂读书,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

古时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特别是在大明,对读书人更是优待。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税粮负担,还可以仗剑游行。换成普通的平民,就是出了百里之外,也需要路引。

而且舜乡堡的学堂还提供每日的口粮,给孩子们吃饱,又不用干活,这更是让堡内军户争抢这读书的名额。堡内军户只要有自家孩子在学堂读书的,对外说起来,这脸上都是极有光彩。

学堂的教学,暂时让舜乡堡几个书吏代劳,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也经常会从州城前来舜乡堡教习几课。

舜乡堡这么多的学生,让他兴趣非常浓厚,他己经答应了王斗,以后会从保安卫卫学中挑选几个教师前来任课。

至于现在舜乡堡学堂的教材,还是使用大明通用的一些课本诗集。虽说贯彻理想要从娃娃抓起,不过先要让他们识点字,懂点道理不是?大明各地卫学中,通行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几科,王斗主要还是让几个书吏教习书与数两科。

几个书吏教学风格各有不一,令吏冯大昌虽然待人温和,教习上却较为严谨正统。

王斗的舅舅钟正显也一样是轮流为孩子们上课,他说是东西倒是颇为现实。

舜乡堡学堂内有一个大班,学生在三十几人,多是十岁到十三岁的大龄学童,以前也曾有几个孩童在老家内读书识字的。

这日钟正显为大班上课。他说了一会课本,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诵读,他摇头晃脑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要好好读书识字,就算将来考不上功名,最少可以象我一样,有一碗饭吃,养活自己还有家人。”

下面有一个调皮的学生高声道:“听说先生是靠防守大人。才得到现在这碗饭的。这么说,就算不读书,也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家人了。”

众孩童都是哄然大笑起来。

令吏冯大昌站在教室外,他神情有些难看,他道:“这些学生怎地可以如此说钟先生?等我前去责骂他们。”

王斗道:“罢了,童言无忌,不必太在意。”

符名启也是微笑摇头。

却听钟正显的声音传来,他也不生气,只是笑道:“有一个好外甥,也是先生我的本事。不过如果不会识字算术。就算外甥再强,也一样不能胜任书吏的这份差事。”

他对先前那个调皮的学生道:“温景和,回去后你的作业,便是将今日的课文抄写三百遍。”

……

第二日,是符名启为大班上课,他在纸上写下大大的“仁义”二字,然后高高挂起。

他对众学生说道:“你们可知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众学生都是摇头。

符名启道:“便是我书的仁义二字。”

符名启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懂得忠烈与仁义,才非行尸走肉。自己又能做到,才能庶几无愧,青史传扬。”

他的声音变得慷慨激昂:“昔日文丞相苦读圣贤书。最终明白了仁义的道理。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各地将官观望不前,只有文丞相毅然起兵勤王。当日友人曾对他言:‘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丞相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又言:‘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文丞相兵败被俘后,元主以高官厚禄劝降,又以亲情诱逼,文丞相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他的气节与忠烈,被后世传唱,青史留名!”

符名启看着众学生道:“我不要求你们如文丞相一样节烈,但要让你们知道,这仁义二字的道理,读圣贤书又为何事。”

众学生都是似懂非懂地点头。

忽然一个学生道:“受君之恩,食国之禄,该当以死报国。如果君王都投降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该如何?”

符名启看去,却是昨日那个被钟正显罚抄课本三百遍的温景和,他今年十三岁,长得眉清目秀,大班中以他最调皮,也最聪明,他却不是舜乡堡人,而是董家庄人。

大班中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只有他问得出来,符名启不由点头,他微笑道:“问得好,昔日宋恭帝降事元主,元主派他劝降,然文丞相答‘君降臣不降’,社稷为重,君为轻!我华夏几千年,改朝换代无数,然君王可以降,我们读书人的道义却不能失去。”

温景和道:“先生,学生明白了。”

符名启摸了摸他的头,温言道:“好孩子。”

学堂内传出了孩童清朗的读书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听着这朗朗的读书声,窗外的王斗有一种从心灵并出来的颤动,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孔孟之道。

真正的仁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dan.co,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