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归来
李隆基知道姑母太平这许多年来经营出了一股极大的势力,自从父皇登基以来,姑母的势力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起来,可是姑母究竟拥有多么大的势力,他的预估还是出现了重大偏差。
宰相韦安石已经被太平公主赶出朝堂,为了安抚太平公主,李旦又把姚崇和宋璟赶出了京城。太平公主以前选择宰相时还比较注意他们的才干和外界风评,所以没有往政事堂塞入太多的私人。
自从吃了姚崇和宋璟的暗亏以后,太平公主在任人上面便再也没有顾忌,这三个宰相空缺全都被她安排了自己的人,政事堂此时有七位宰相,其中有五人出自于太平公主门下,朝臣百官乃至禁军将领中也被太平安插了许多私人。
结果太平公主奉诏离京去了蒲州以后,百官立即开始怠政,李隆基这位监国太子竟然到了政令不出宫门的地步。百官不敢公开抗旨,可是想要拖延你的政令或者扭曲你的政令却是易如反掌。
李隆基空有满腹抱负,却似一头扎进了泥沼,被那淤泥困得死死的,手脚根本难以施展。他终究还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面对姑母这样令人有心无力的手段,既郁闷又愤慨,万般无奈之下,愤然上书天子,请求辞去太子之位。
李旦不问政事,于深宫中自得其乐,对儿子的苦衷了解有限,所以立即驳回了他的要求。自从太平公主去了蒲州,六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徒罪都要由李旦亲自处理了。李旦对此不胜其烦,见儿子要辞掉太子之位,以为外界又有什么传言,为了避免再生纠葛,李旦干脆召集三品以上大臣,议起了禅让之事。
李旦对召集来的三品以上大臣们说:“朕素怀淡泊,不以万乘为贵。母后时作为皇嗣辞去了太子之位,先帝时又婉拒了皇太弟的建议。今朕称帝,却倦于政务。打算正式传位于太子,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面对这么敏感的问题,心向太子的大臣们固然不敢多言,心向太平公主的人也是不敢贸然出面反对,众大臣沉默半晌一言不。李旦颇为不耐,又问:“众卿以为如何?”
殿中侍御史和逢尧不是三品官,但是固为职务特殊,所以此时也在殿上,眼见众大臣都不言语,他职微言轻。却没那许多顾忌,便出班奏道:“陛下春秋未高。登基不久,四海臣民刚生钦服之心,怎好仓促退位呢,臣以为不可。”
一有人开头,众大臣就好说话了,陆续有太平党人出面反对,眼见群情汹汹。李旦心中颇为不喜,但是反对者实在太多。李旦也不好固执己见,只好罢此主张。不过第二天他还是下诏,宣布以后军国大事均由太子处置,五品以下官员徒罪及任免由太子一言而决。五品以上官员任免及徒罪也要先与太子商议,再呈报于他即可。
这一来,李旦等于是把以前交给太平公主的权力也给了李隆基,可李隆基虽然被授予大权,政治局面却依旧困顿不堪,因为太平党人的阳奉阴违,他的政令依旧难以贯彻,这种官场争斗又不能动用武力,令李隆基束手无策。
如果要在官场规则内改变现状,那就只有大力打击太平党人,整治吏治,可太平公主虽去了蒲州,早晚还是要回来的,就凭她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李隆基也狠不下心来与姑母撕破脸皮,况且就算他豁出去了,政事堂七宰相五出太平门下,他对高级官吏的调整也休想获得通过。
大唐就在这种内耗中又过了四个月,四个月里朝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幸好这个帝国太过庞大,仅仅依靠惯性运作,一年之内也出不了什么乱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内耗局面还将持续几个月时间,直到李隆基忍无可忍采取极端手段,或者太平公主准备妥当,向李隆基动全面进攻,但是一个意外使得局势迅速生了变化:武攸暨死了!
武攸暨到蒲州不久就染了病,原本以为并不严重,但治疗一阵不见效果,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终于一命呜呼。
消息传出,李旦这位对朝政敷衍了事对亲情却非常在乎的皇帝马上追封武攸暨为定王,让太平公主的长子袭承爵位,次子和三子也加封为郡王以示恩宠,旋即便下旨迎太平公主回京。
太平公主到了地方后本来一直在准备反扑,她想利用百官怠政给李隆基一个下马威,让李隆基知难而退。李隆基也确实如她所料,愤懑之下主动选择了辞让皇太子之位,只可惜被李旦驳回了。
太平公主见一计不成,又开始筹划对李隆基的再度攻讦,等朝政出现重大纰漏,就由五位宰相率领文武百官出面弹劾监国太子,逼其退位让贤,却不想因为丈夫的死,被李旦提前将她接回了京城。
※※※※※※※
杨帆出京时很低调,回京时也同样很低调,几乎没有惊动什么人,所以直到他回京的第三天,才有一些袍泽好友陆续打听到他回京的消息,相继赶来与他相见。但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当她回到长安城的时候,整个朝堂几乎为之一空。
天子李旦率皇太子、皇子、众宰相亲自前往迎接,许多朝廷大员也自地前往相迎,这是太平公主第一次公开向皇太子展示她的本钱,也是她向李隆基的一次变相的示威。
太平公主回京后,先由天子置接风宴款待,随即文武百官便纷至沓来,前往太平公主府拜唔公主,又有许多连拜见太平公主都没资格的官员,便呈上拜贴、送上礼物,以示心意。
太平公主对武攸暨之死并没有什么感觉,在她的两任丈夫中,只有薛绍是她真心爱过的男人,也是真心为其伤心并缅怀过的男人,除此之后,能够走进她心里的只有杨帆一个,武攸暨只是她的母亲硬塞给她的一段政治婚姻,她从未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终身伴侣。
这段婚姻的重点根本不在这一对男女的结合,而是他们所代表的两个政治集团的结合。而今,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一个已经重新崛起,另一个却已彻底没落,就像他们已经结束了的这段婚姻一样。
所以太平公主回京后,并没有像一个普通的守孝妇人该做的那样,而是迅速、积极地投入了对皇太子的反攻准备当中。这次归来于她而言就是一个胜利,她要挟大胜余威趁胜追击,彻底击败太子。
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地接见大臣,随着她的一次次会唔,针对太子的反击开始酝酿,而这种安排却巧妙地掩饰在了官员们礼节性的拜访之下。至于堆积如山的拜贴和请柬,她全部抛给长史处理了。
太平公主现在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东西,正因如此,所以直到三天之后,杨帆的请柬才被送到她的案上。这份请柬是混在许多普通官员的请柬和拜贴当中的,公主府长史这些日子也很繁忙,所以对这些东西的处理晚了一些。
正常情况下,他也确实不需要太在乎这些东西,他只需要抽时间把这些拜贴整理成一份名单,供太平公主参考,让公主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官员对她有亲近依附之意就好,自然不急在一时。
可他也没想到其中竟有一份杨帆的请柬,当他看到这份请柬时,想到市井间关于太平公主和杨大将军之间的传言,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持了这份请柬去面见太平公主。不出他之所料,太平公主一见这份请柬,立即勃然大怒。
“岂有此理!这份请柬是前天送来的,邀约之期是昨天,你居然今天才把它送来!”
长史大汗,嗫嚅道:“臣只以为那些拜贴和请柬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是以有所怠忽,臣有罪,臣愿受殿下责罚!”
太平公主怒道:“罚你有什么用?再有大事怠慢,你这个长史就不用干了,下去!”
“是是是!”公主府长史满头大汗,狼狈退下。
太平公主持着那份请柬,想起面对杨帆的邀约,她已爽约三次,心中有些不安,回头看看案上高高垒起的急需处理的公函,太平公主终是下定决心,高声吩咐道:“来人!备车!”
一辆轻车,只有三五骑护卫,悄然驶到了隆庆池畔杨府门前,一个侍卫翻身下马赶向府门,不久赶回,向车中人禀道:“公主,杨府家人说,杨大将军此时正在‘金钗醉’宴客,不在府上。”
“金钗醉?长安也有一家‘金钗醉’么?”
听到这家酒楼的名字,太平公主突然有些恍惚,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洛阳城,回到了十多年前,置身于“金钗醉”酒坊之中,那时她和杨帆的关系很微妙,似敌、似友,可是因为那种激情,比起时下这种淡漠,尤其令她怀念。
太平公主轻轻吁出一口气,吩咐道:“去‘金钗醉’!”
那随从侍卫一怔,迟疑道:“公主,属下……不知道那‘金钗醉’酒坊座落何处。”
太平公主大怒:“混账!你长嘴巴是做什么用的,难道不会打听吗?”
那侍卫噤若寒蝉,赶紧答应一声,指挥车驾离开了隆庆坊。
:双倍最后时刻,求月票!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