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塔基定平
朱常渊绝逼没想到,这在大明帝国还有如此高端的数学人才,不得不佩服道:“徐公子也不简单,竟然懂得这么多,不错,我之前用的正是洋方法!”
“哈哈,我就说,哪有什么鬼画符解题的。”顿了顿,又问道:“可是汤先生说的方程解设,什么爱克斯(x)什么吾爱(y)之术?”
“正是。”朱常渊这次彻底服了,没想到大明朝人才济济,这玩意也有人懂,道:“徐公子真是令朱某人肃然起敬啊,竟然懂得这么多。”
“我倒是真不懂,以前汤先生有意教我,但是我嫌那玩意太过拗口,所以就没学,而且理解起来颇为不易。”说完,又似想到了什么,道:“不过倒是从汤若望那里学习到了几个数字,平日里颇为好用,比汉字表述起来好用多了。”
说话间写出来给朱常渊看,朱常渊看完后哈哈大笑,徐尔默这货写出来的不就是阿拉伯数字么。
“其实这东西理解起来不难,只是汤若望把他说的太复杂了而已。”看着徐尔默写了一个x一个y,道:“那货写的是不是这玩意?”
徐尔默道,“正是☆,。”
“其实完全可以不用这东西,用其他的字符代替也是一样的,我一说你就懂。比如,这几个字我用“之”“乎”“者”“也”,也是可以代替的。”
“可以么?”
“可以,改天我教你,今天没空。”
徐尔默乐呵呵的道:“那好,改天我专门去府上请教。”
二人又聊了一会,徐尔默便告辞。
这个时候,工部来上早班的几乎也都来了。朱常渊看了一眼刘云周,不管他会不会解那道题,也不打算计较了,没意思。
夏从良刚刚一进门,就风风火火的跑到刘云周的位子处,道:“不好了。不好了。”
刘云周道:“什么不好了。”
正说话间,只见员外郎李季从门外走进来,满脸的严肃,看到朱常渊、夏从良二人没有个正形的站在大厅中,气呼呼的道:“阳台山那边的事,到底什么时候能处理完?”
夏从良苦着脸,道:“大人,以往我们平整塔基,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就给了我们三天,如何能够完成,您就算打断了我的腿,我也没办法啊。”
“不用打断你的腿,吏部那边已经知会过薛大人,说是朝廷扣了咱们三个月的俸米。”李季说完,走到三人正中间,看着朱常渊又着重强调了一下。“工部营缮清吏司所有人员,人人有份。每人扣你们三个月的俸米。”
“温阁部可是了话的,说是再给咱们三日的时间,三日还完不成塔基平整,那就不是三个月俸米的事了,往后一年你们都要给我喝西北风去。”
夏从良脖子一缩,大夏天的感到一股冷气。道:“大人,不至于吧,这,这,谁也没那个本事保证三天平完啊?”
“平不完也要平!不平没饭吃!”
朱常渊听他们啰啰嗦嗦的吵了一会。忍不住道:“我的俸米也要扣么?”
“你说呢!”李季没好气的反问道。
“可我刚来衙门几天啊,再说了,阳台山那边的事给我有半文钱的关系?”朱常渊显得颇为委屈。
李季冷然一笑,嗤道:“你是三岁小孩么不懂规矩,既然是清吏司的人,当然也要扣!”
好吧,让你扣,反正老子也不指望这些工资来过活。
朱常渊倒是没太在乎这些俸米,尼玛堂堂正六品的官员,一个月的俸米才有十石,折合成银子就是五两,一年也不过六十两而已,老子会在乎这些钱?
不在乎归不在乎,但是就这么无缘无故的做了冤大头,实在是让人不爽。
要知道,这些钱虽然和朱常渊本身的财富比起来不多,可要是放在普通百姓中,那可要在京城购买一套房子了。
“今天,就现在,你们两个。”李季指了指夏从良和刘云周,“马上给我收拾东西住到阳台山去,白天黑夜干也要在三日之内将塔基整平了。”
“是,大人!”二人虽然不情愿,可也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谁都懂。
看了看朱常渊,李季稍微寻思了一会,问道:“慈庆宫那边可清理完了么?”
朱常渊道:“回大人的话,已经清理完了。”
“那好吧,清理完了你也去阳台山,今晚就也要住在那里,回家带点衣物和被褥。”李季说完,自己也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出了门。
三个主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摇摇头。
夏从良道:“都别愣着了,回家准备些衣物和薄被子就行,反正大夏天的也没啥。”偏着头问朱常渊:“朱大人可知道阳台山在哪?”
朱常渊点了点头,道:“你们先去,我回家做点准备,稍后便过去。”
一路拍马回家,拿了一些衣物,直奔阳台山而去。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地方。
观音塔,这个建筑由西士汤若望设计建造,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选址就选在阳台山南麓,来去倒也方便。
到了现场,朱常渊才知道这里是有多热闹,都不能用人流拥挤来形容。
抛开那些参与建造的官员不说,征集过来的农民便有数千人之多,这还仅仅只是工程前期所需的人数。
观音塔选址的区域已经确定,塔基也都处理完毕,是用大小石块构筑成的一个长宽差不多都有数十米的台子,唯一的缺憾就是台子不太平整。
高台之上,几名身着官服的家伙指指点点,朱常渊定睛一看,其中就有自己的两个同僚刘云周和夏从良,旁边还有几名穿红色官服的。
朱常渊也是冒了一脑门的汗,看来朝廷的这次处罚还是很有效果的。不但薛廉谦这位工部郎中来到现场,好像他的前面还有两位官职更高的。二人都是大红的官服加身,威仪非常。
“那两个人是谁啊?”朱常渊将马停下拴着旁边的树上,问身边的小厮。
小厮看了一眼,道:“你说那两个么,一个是工部左侍郎刘宗周。还有便是当今工部尚书刘遵宪。”
卧槽,老大都来了,难道这货也被罚了俸米不成?
朱常渊正了正衣衫,随着工人一块,上到高台之上站在官员的队尾,听薛廉谦给两位领导介绍道:“营缮司的主事全部到场,日夜不停定会在三日之内将地基平整完毕,请大人放心,这次我们不但增加了人手。也新增了三个定平杆。”
“嗯。”工部左侍郎刘宗周道:“人多也好,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将众位同僚都喊过来,听听他们的办法,或许能找到解决之道。”
刘遵宪也点了点头,同意刘宗周的观点,说道:“刘侍郎此言不差。此塔关系到明年秋收之前的祈福重事,所以一刻也不得耽误。朝廷的意思。即是陛下的意思,还望各位同僚务必不辞辛劳。早早完成!否则耽误了明年的祈福大事,咱们谁也逃脱不了干系。”
“是,大人!”
“干活!”余光不放弃任何一个在工部老大面前表现的机会,一旦刘遵宪停住说话,他便开始组织农民进行整平了。
先是将定平杆拖到平台之上。
然后,在朱常渊诧异的目光中。开始整平工作。
不知道为什么,平行世界的明朝在土木建设这一块的科技落后很多,定平的原理倒是没错,可是精确度很差。
这种定平的方法,叫做以垂定平。所谓以垂定平。便是先定出垂直,然后再定出平面。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做一个丁字形的木杆,定平的时候横杆平行于地面,竖杆杵向天空,然后竖杆中间是掏空的,从上到下垂下来一个小型的铁锤。
铁锤自然下垂,上有丝线牵引,左右摆动。一旦平衡之后,其位置正好在定平杆的中间,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便是正正当当的垂直。
由于下面的横杆和竖杆是相互垂直的关系,一旦竖杆垂直,那么理论上来说,横杆就应该是水平的,以此来定立水平,说起来也没啥不可以。
可是,有个大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水平杆的长度太短,每次定平仅仅只有方圆几米的地面,如此连续定平到最后,不但误差大,也颇为费事。
再者,这定平杆的竖杆与横杆难以做到真正的垂直。
所以古代的定平,便是这么不断的循环往复一缩小误差,来来回回最终将地基处理平整。
朱常渊得出结论,很费事。
再说现代社会中的定平方法是什么样子的,一是用水准仪测量,自然是很准确,方圆百米之内误差绝对不会超过三毫米。第二种方法,是工地上民工的土办法,便是截取一个细长的水管,往里面充水,以两端水平面相等定平。第二种方法的误差略大,但也在一公分之内,比之平行世界这种平整场地的方法强太多了。
前头的工部侍郎刘宗周,说话的时候文气十足,张口子曰,闭口论语。朱常渊低声向旁边的夏从良问道:“这个张口孔子闭口圣贤的家伙,说话真特么难懂,你给我翻译下。”
朱常渊有个优点,就是咱学问低就虚心下问,不怕丢人。
夏从良本来还想好好回答,听了朱常渊的问题后,颇有些尴尬的看了看刘云周,道:“这个,这个,还是让刘大人给你解释吧,他比我清楚!”
朱常渊才不会主动惹这个家伙,哼了一声,道:“为什么?”
夏从良苦着脸,低声道:“大人啊,工部侍郎刘大人,名讳宗周!”
朱常渊一时还没太明白,道:“什么宗周咋啦,和刘大人。。。呃,呃!我明白了。”尼玛这俩货应该是有关系啊,一个叫刘云周,一个叫刘宗周。
我去年买了个表,这特么什么事啊。
“怎么了?”薛廉谦朝朱常渊这边看了看,问道:“有什么好主意不用私下里谈论,都可以说出来,莫要闭门造车。”
“呃!”朱常渊和夏从良二人大眼对小眼。
旁边的刘云周却是个十足的损货,道:“刚刚看朱大人高谈阔论,好像是有更好的办法吧?”说完,眼含笑意的看了看薛廉谦。(未完待续。。)
ps: 多了四百字,好亏啊,呜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