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家独大之始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家独大之始

小说:逆天换明作者:样样稀松字数:2071字更新时间 : 2022-11-21 22:52:27
最新网址:wenxueya.cc

在河流封冻期作战,水师难以有效支援,对镇江、宽甸地区的特战营,就很是不利。

如果能得到朝鲜的帮助,就相当于有了更加稳固的后方基地。而凭建虏现在的实力,想要攻伐朝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况,郭大靖不让特战营与建虏硬拼,却不是不战。

大批粮弹物资都转移进山林中的密营内,特战营将化整为零,凭借有限的兵力,依靠辽东有利的地形地势,使攻入辽东的建虏陷入到泥沼之中。

郭大靖要在镇江呆上一段时间,把辽东的布署调整完毕,也借机把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传授给特战营将领。

说是游击战,又不完全是。在特战营的兵力尚嫌不足的时候,能够在辽东牵制住建虏,使其如芒刺在背,却难以拔除。

“可能到明年春天,东江军的兵力便会大幅增加,你们的扩充和训练也应该完成了。”郭大靖虽然不是绝对确定,但却表现出相当的信心。

此战过后,郭大靖从毛承禄和李维鸾的两个协中,各自抽调了两千人,补充进特战营,使特战营的实力又有所提升。

对于特战营的偏爱,毛承禄和李维鸾看在眼里,也没有太过反对。因为,郭大靖会给他们更大的补偿。

回到辽南后,招募士兵补充战损,这还不是兵力大幅增加的主要手段。

郭大靖终于要对辽镇下手了,别光吃饭不干活儿。借着此次大捷,郭大靖已经写好奏疏,请已经登船返回辽南的方正化转呈崇祯。

对于分化瓦解辽镇,或者是削弱压制,郭大靖认为崇祯也是这样的心思,他不过是投其所好,并出谋划策罢了。

如果崇祯批准了,郭大靖就有把握,到明年春耕时,先从辽镇挖来万八千人补充进东江镇。

冯西建、王前等将领认真地听着,对于辽东的战略走向,终于能够确定下来。独当一面的重任,让他们既激动,又有些忐忑。

冯西建很期待地望着郭大靖,说道:“毛帅坐镇辽南,郭帅要是能坐镇辽东,那就太好了。”

郭大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们足堪重任,不必本帅指手划脚。建虏已经颓势难挽,你们便是万一有所挫败,也不会影响大局。所以,尽管放胆去做。”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粮弹物资,还有马匹,会有充足的供应。建虏冬季便是不发动,你们也要有所行动。总部那边,会进行牵制,尽量配合你们。”

辽南、辽东两个战区,原来是一主一次。但在今冬,郭大靖却要变一变。

当然,真正的决战打响的时候,主角还是辽南的数万主力部队,以泰山压顶之势北进,在辽沉地区与建虏展开最后的战斗。

冯西建笑了笑,征询道:“郭帅,建州空虚,我部是否要盯着敌人弱点,继续对其进行打击?”

郭大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桉,似乎在思索,半晌展颜一笑,说道:“如果我是多尔衮,既然兵力不足,建州已毁,索性便放弃,只守赫图阿拉,其它地方就让它变成荒芜人烟的无人区。”

无人区?!几名将领互相看了看,脸上都露出了然之色。

如果特战营再从鸭绿江走故道袭击建州,几百里的荒芜地带便是巨大的阻碍。不仅道路难行,粮弹物资的运输更是困难。

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兵力物资,也基本上抵挡住了东江军继续利用建州让建虏流血。

“当然,这要看建虏的具体布署,你们可相机行动。”郭大靖又补充道:“计划根据形势而变化,这是永远不变的原则和宗旨。”

如果多尔衮继续硬撑,哪块地方也不肯放弃,那就继续择虚打击,这没什么好说的。

机动灵活,郭大靖对特战营的要求,与其他部队是有所不同的。辽东与辽南相隔数百里,按照当时的通讯速度,不可能事事请示,遥控指挥也是死板僵硬,容易招致失败的昏着。

“朝鲜义兵还是单独建制?”王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能够打散与特战营合编,应该对作战更加有利。”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本帅会与林庆业、崔孝一商谈此事,至少会有部分朝鲜义兵能够打散合编,但也要保留一个独立建制的部队。”

在朝鲜不能够公开参战的前提下,林庆业和崔孝一即便有沉器远的支持,恐怕也会有很多不便。

朝鲜义兵以志愿的身份加入明军,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对林庆业等人影响最小。但从他们的角度,还是希望能保持对朝鲜义兵的控制权。

《最初进化》

郭大靖可以与林庆业等人进行商讨,在他看来,一个折衷的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朝鲜方面现在有两个要地需要防御,一是正对建州的满浦,二是有镇江作为缓冲的新义州。

林庆业把这几年训练的精兵,大部都派往满浦驻防,并开始继续扩充、构筑工事、加固城池。

新义州这边,则只留少量人马防守。只要特战营还在镇江、宽甸活动,建虏就不太可能冒着后路被断的风险,前来攻打。

东江军有求于朝鲜,朝鲜也要倚仗东江军来抵御建虏,双方合者两利,是共赢的关系。

自从遵化大战之后,朝鲜王室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虽然还不敢公开与建虏翻脸,但对沉器远等亲明派的举动却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许和纵容。

在国与国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趋害避害,是自然和本能的选择。

郭大靖能做的,就是继续打击建虏,使建虏的颓势更加明显。这样的话,不用拉拢说服,朝鲜方面的态度就会愈加明显地改变。

现在,他所提出的条件也不过分,林庆业等人应该没有拒绝的理由。何况,这也不是无条件的支持,郭大靖也会给他们相当价值的交换。

对于提升朝鲜军队的战力,主要是亲明派掌握的军队,郭大靖是乐见其成,并给予了大量支持的。

朝鲜对大明没有什么威胁,对东江军倒是能够提供帮助。如果朝鲜有一支数万人的强军,突然加入战争的话,还可能给措手不及的建虏以沉重的打击。

………………

郭大靖暂留辽东重新布署,最新的情报信息,几乎是同时传到了毛文龙和多尔衮的手中。

对于海州卫城的羊攻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毛文龙收到大捷的情报,立刻布置水陆大军撤退。

撤退是撤退,但在塔山铺、耀州驿、梁房口关已经建立起坚固的防御体系,把辽南的防线再次北推了数十里。

如果再次进攻海州卫城的话,从新防线出发,只需一天的时间,可以说是近在迟尺,能继续保持对海州卫的压力。

何况,还有水师,只要不是在冰封之时,能够更快地突进海城河,对建虏也更有威胁。

同时,毛文龙也收到了郭大靖的亲笔信。不仅知道他要在辽东滞留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布署,还有上奏朝廷的事情。

“终于要向辽镇下手啦!”毛文龙心中有振奋,也有感慨,曾几何时,东江镇被百般压制,与辽镇相比,简直就是后娘养的。

他把书信的内容简单讲述给孔有德等主要将领,特别对水师统领张焘交代道:“第一步是吞并觉华水师,这是你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准备。”

张焘躬身道:“大帅放心,觉华水师只能充当运输力量,并不具备作战的能力。末将只派出十数艘大舰,就足以慑服他们。”

对东江水师的投入,郭大靖一直没有中断。

除了红夷大炮的装备,还购买了西夷的舰船,并开始彷制夹板船。在武力上,东江水师称霸黄、渤海,是没有问题的。

而掌握觉华水师,就意味着宁远的辽镇完全失去了从外采购或向外卖出的的渠道。如果不是从陆路通虏,那就是完全封闭了。

而想通虏,辽镇是固定的粮饷,并没有多余的物资。也就意味着,辽镇没有了通虏卖国的条件。

先有遵化大捷,后有摧毁赫图阿拉,建虏颓势难挽,辽镇除非脑袋进水,否则不会有投降建虏的心思。

也就是说,郭大靖选择在此时下手,迫使辽镇屈服的把握更大。

“朝廷只要从粮饷上压迫辽镇,他们就几乎没有反抗之力。”毛文龙缓缓说道:“朝廷或许不想看到辽东是东江镇一家独大,但形势使然,要想更快地平辽灭虏,也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就看崇祯是更看重平辽,还是更加防范东江镇成为辽镇那样的军阀。

如果说两家平衡是最好的策略,那就很矛盾,至少现在崇祯对辽镇的态度就说不过去。

所以,毛文龙认同郭大靖的判断,也赞成逐渐吞并辽镇的计划。

大明现在不仅有建虏这个大敌,西南还有奢安之乱未平定,西北的民乱又逞蔓延扩大之势,崇祯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玩什么平衡之术。

钱财,应该是崇祯现在唯一最需要的东西。而占大头的辽东军费,最令他感到头痛。

袁崇焕吹牛五年平辽,崇祯愿意相信,主要原因也在于他急于节省下这足以令大明财政破产的饷粮。

“大帅。”尚可喜拱手道:“既是如此,咱们东江镇不如向朝廷作个保证,以五年,或更短的时间为限,平定辽东。”

信心不断增加,才敢说出这个话来。

尽管在内部有过研究和探讨,认为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三五年的时间完全能够平定辽东,但从来都是谨慎,不宣之于外的。

对于急于求成的崇祯,三五年平辽肯定是极有诱惑力的。有这个条件,或许对吞并辽镇,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毛文龙澹澹一笑,说道:“经历过袁崇焕大言欺君,我们再故伎重施,恐怕适得其反。让朝廷知道东江镇大概的平辽时间可以,但正式的保证最好不要有。”

有监军太监方正化在,毛文龙或郭大靖可以稍微透露,通过他让崇祯知道。但正式的保证还是算了,容易让崇祯想起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

“辽镇的人马要分批吞并,要想更有战斗力,就只能是打散安置。”毛文龙扫视着众将,沉声道:“既是归入东江镇,又都是辽人,本帅不希望看到歧视和打压。”

刘兴治赶忙拱手道:“大帅放心。既加入东江军,自然是袍泽战友,岂会有歧视和打压?”

打散安置的话,士兵自然没有问题,谁给粮饷就听谁的。

可那些辽镇的军官,显然是不会直接安插在东江军之中。至少在考察和学习之前,不会让他们再有实权。

这也好办,手中无兵,还不是任由毛文龙和郭大靖捏圆捏扁。就是光拿俸禄地养起来,也不是不行。

毛文龙只是随口一说,提醒一声,心里却是根本看不起辽镇的将领。如何安排,他要等郭大靖回来后,再仔细商量决定。

“辽镇的事情就说到这。”毛文龙岔开了话题,说道:“建虏吃了大亏,不排除其在冬季要发动报复的可能。各协要继续保持训练的强度,作好迎战的准备。”

“末将遵命。”众将躬身施礼。

军议结束,屋内只剩下了毛文龙。他拿着郭大靖的书信又细读了一遍,思虑半晌,才拿起纸笔,开始写奏疏。

朝廷的支持,对于加快平辽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

军饷还是小事,象战马、硝磺、铁料等战略物资的供给,却节省了东江镇很大的资金。

节省下的资金,可以招募更多的工匠,扩充更多的人马。东江镇实力的增长,今年能够明显看出呈现着加速的状态。

如果能吞并辽镇,哪怕只是第一批的万八千人,甚至只是万八千的战马,对于东江镇来说,都意味着实力的骤然提升。

同时,这对东江镇,对毛文龙和郭大靖,都具有另外的重大意义。那就是,辽东将是东江镇一家独大。

特别是毛文龙,他更希望关外只有东江军,不会再有其他的军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