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巡洋正使的人选(上)
文华殿距离春和殿并不远。
朱高煦退出文华殿偏室之后,大约花了一刻钟的时间,便回到了春和殿。
“奴婢(臣)恭迎太子殿下!”
康平、赵俊臣急忙上前迎道。
朱高煦挥了挥手,示意两人起身,然后对康平吩咐道:“你派人去把韦贤、马和叫来,就说我有事找他们商议。”
“奴婢领命。”
康平躬身应道。
他随后点了两名内官,领着两人疾步出了宫门,分头叫韦贤、马和。
韦贤目前担任春和殿守将,正常情况下会领着一群守卫,绕着春和殿来回巡逻。
但不巧的是,今天是他的休沐日,并不在岗。
因为春和殿守将这个职位十分重要,所以朱棣给朱高煦安排了三个殿门守将进行轮值,分别是长兴侯耿炳文幼子二十九岁的耿瑄、颍国公傅友德第三子三十四岁的傅让,以及出身低微但很早就担任朱高煦亲卫队正的韦贤。
至于马和,他这段时间奉朱高煦之命在天界寺侍奉道衍和尚,并没有在宫里当差。
在等待韦贤、马和的时候,朱高煦坐在书房靠椅之上,伏案思考着明日去金陵书院,需要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
他必须把金陵常科书院的名头一炮打响,并引起天下士林的侧目,如此才能对推动科举革新产生积极的作用。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朱高煦想出了几个方案。
他觉得还算满意,便提笔在桌面的白纸上写下了明日的计划,尽管只有三句话,但在他看来,这足以令金陵常科书院在士林之中打响名头了。
“启禀太子殿下,韦将军、马总管奉命来见。”
康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朱高煦坐了半个时辰,感觉腰有点发酸,此时听到康平的禀告声,便站起身,接着伸了一个懒腰,随后说道:“把赵将军(赵俊臣)也一并领进来。”
片刻后,韦贤、马和、赵俊臣来到了朱高煦的书房之中。
三人同时躬身行礼,齐声道:“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都免礼,坐下说话。”
朱高煦给了康平一个眼色,后者会意,急忙领着门外的几个内官,搬来三个凳子。
韦贤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与朱高煦商谈事务了,因此他们当下并没有再反复客套,而是躬身一礼,道了一声“臣谢太子殿下恩典”,然后就老老实实就座。
朱高煦重新坐下,他隔着桌子,目光从三人脸上扫过,然后开门见山的说了一番话。
“数日前父皇下令,命龙江船厂准备造大船的材料,又命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陈瑄统领水师,出东海训练战兵。朝廷有司衙门已开始筹备出海巡洋一事,父皇让我举荐几个人作为巡洋正使的人选,这次召你们来,便是议论此事。”
朱高煦知道,朱棣虽然没有明说,但其恐怕打算明年就派人出海巡洋。
毕竟明年是永乐元年,也是朱棣正式开启永乐时代的第一年。
届时朱棣派人出海巡洋,既可以彰显大明国威,告诉周边小国大明换主人了,还可以顺便绘制海外地理舆图,为诸王改封做好准备。
“马和,你觉得谁人可任巡洋正使?”朱高煦问道。
他其实想举荐马和担任巡洋正使,因为经过多年的接触,再加上去年马和拜师道衍,得赐法名福吉祥,他已经确定马和就是历史上的郑和。
try{ggauto();} catch(ex){}
可由于他的努力让朱棣顺利继位,没有发生靖难之役,也就没有马和在靖难之役中大放异彩而被赐姓郑的发生。
马和虽然是朱棣潜邸内侍总管,可自从当年朱棣入住东宫之后,马和就被朱棣派到了朱高煦的身边听用。
这些年过去了,到如今朱棣登基为帝,马和依然没有被朱棣调回身边安排新的职务。
朱高煦觉得他此时若提议让马和担任巡洋正使,恐怕马和本人都会觉得此事不切实际。
听到太子发问,马和稍作思索,然后恭声答道:“回殿下,奴婢以为,能出海巡洋的人,非陛下亲信宦官御马监少监海寿不可!”
“为何?”朱高煦疑惑道。
马和答道:“据奴婢所知,此人出身朝鲜,虽然官话说的有些别扭,但自十多年前就侍奉陛下,且态度恭谨,审察事理,多次得到陛下赞誉。陛下继位后,擢升其为御马监少监。如今御马监并无太监,海少监代行太监之权。”
“韦贤,你怎么看?”朱高煦看向马和道。
韦贤正色道:“听马总管所言,臣觉得海少监资历够了,但缺乏航海经验,若贸然以其为巡洋正使,恐怕难以服众,甚至会沦为笑柄。”
他想了想,补充道:“或可举荐其为巡洋副使。”
朱高煦知道,历史上的海寿曾七次出使李氏朝鲜,也是朱棣信任的宦官之一。
可韦贤说的十分有道理,若贸然让海寿做巡洋正使,必然是难以服众。
朱高煦沉思了一会儿,听到马和提起海寿,他忽然想起历史上的尹庆曾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两次奉命出使西洋,或许可以推举此人。
但是,他虽然曾与尹庆打过照面,可他不清楚此人根底,因此尹庆也不能作为巡洋正使的首先。
朱高煦思索再三,在内心将尹庆给否了。
“司礼监少监侯显如何?”
马和想起一人,再次说道:“侯少监才智机辩,敢于任事,且行事颇有章法,亦得陛下赏识,以为亲信。”
朱高煦听到“司礼监”三个字,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了前世记忆里的一些影像片段。
而能坐上司礼监少监的位置的人,只有大明皇帝的亲信。
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于六月下诏规定外廷体制曰:“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后于九月又定内廷机构,将其扩充为十二个监,均定为正四品,另有四司八局,于是便形成了宦官二十四衙门的规制。
朱高煦知道朱元璋扩充宦官衙门的数量和提高宦官品秩,乃是为了加强内廷地位以达到内、外廷的相互制衡。
至于取消原先内官监的独尊地位,使其与其他十一监品秩平等,是为了禁绝一家独大,实现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故而,朱棣继位之后,在法理上,内官监、司礼监、御马监等内府衙门是平级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御马监少监海寿,还是司礼监少监侯显,目前都是朱棣用来制衡外廷的亲信。
所以,马和依然在朱棣的亲信宦官里挑选巡洋正使的人选,他本身就是宦官,自然对朱棣身边的宦官了解的多一些。
“殿下,臣觉得不妥。”
韦贤打量着朱高煦的脸色,发现对方情绪不高,便小心翼翼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