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太监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悠闲
波斯人显然没有想到,他们的这次谈判竟然还会牵扯到一股神秘的势力。不过这种神秘的势力看上去并不是敌人,而是荷兰人也在接触当中的一伙人。后来威廉还向他们提供了更多详细的情报,包括那些神秘人物的大体长相。从皮肤的颜色来判断的话,那群神秘人物应该是东方人,不过他们的头发都藏在头巾当中,这看上去更像是印度或者距离不是更近的某些地方的风俗。
想要找到这群藏头露尾的家伙,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之下,恐怕是很难以完成的。一开始的时候波斯人是想要拒绝的,但是,荷兰人在这方面好像不准备退让,他们坚持答应这个条件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且她们已经排查了附近几个印度移民地地点,并没有发现他们想要找的人。所以,已经有些人在猜测,那些人之所以用凸镜把自己的头发包裹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风俗,而是因为他们不想暴露自己的风俗。毕竟双方进行的是秘密接洽,避免自己的风俗被用来推测自己的身份,也是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的选择。
如果这样一想的话,那么对方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朝鲜、越南和倭国虽然都和大清帝国的服饰特征相近,但威廉毕竟是早就已经得到相关情报的,而且公司人对上述三个国家的熟悉程度肯定远远不如大清,尤其是在环球集团的大规模活动之后更是如此。因此他故意跳过了其他的干扰项,直奔大清帝国官员这个目标人群而去。毕竟那种猪尾巴辫子实在是太过明显,无论波斯人怎么想都觉得想要保密的清朝人,很有可能会将辫子藏起来。
因此他们也觉得荷兰人是找到了真正的嫌疑人物。既然能够进一步的锁定,那么找出他们来,或许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而且有之前怂恿范戴尔先生的事情在先,恐怕他们也不敢轻易拒绝和男人的要求,毕竟和男人只需要向环球集团检举揭发这件事情,那么清帝国将很快遇到一大堆的麻烦。
这个逻辑虽然并不全面正确,至少威廉就不会纵容河南人去检举揭发这种事情,因为那可能会让环球集团与大清帝国的关系,一下子陷入一种毫无准备的战争状态当中,但是这个逻辑对于说服波斯人自己来说已经足够用了,从他们的角度以及它们的局限性上出发,这样的逻辑只能被评价为是一个很完美的解释。
因此这位中年人很快表示愿意答应威廉带来的这两个条件,不过最终的授权必须得到他主人的首肯,因此我一年必须在两天之后再和他交流这件事情,以确认双方的态度。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两天实在是太漫长了,因此威廉提出:他将会设立一个隐秘的联络点,一旦波斯方面确认了消息就要立刻前往这个联络点告诉他,双方将立刻采取行动,要挟那个神秘的势力加入他们这次联合营救的行动。
波斯人很清楚,荷兰人也未必就真心实意去研究那位饭店的现象,甚至在如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看来那已经是一个可以抛弃的棋子了,不过荷兰人也很想要知道波斯方面和那股神秘势力究竟有没有决心与他们合作,在试探这件事情上,他们完全可以将范戴尔先生的研究计划当做是一块试金石。
投石问路这种勾当,虽然在不同的文明里有不同的描述,但却拥有相同的逻辑,毕竟大家都是为了生存,而大家的脑回路也不见得与众不同到多么夸张的地步。
正是基于这种逻辑,波司登觉得荷兰人的计划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因此当天夜里,蒂玛就收到了这群此事们的消息,但是在封闭化管理的学校里上课的阿迦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这件事情兹事体大,并不习惯做出决策的波斯女人蒂玛,认为应该尽可能的通知他的侄子。然而两人上次见面虽然是在一个月之前,但是,海宁所创办的这所专门针对针对纨绔子弟的学校,在内外探视方面的限制是极其严格的。一个月能够见到一回那都是侥天之幸,正常情况之下是半年才能够见两次。
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个多月里,两人几乎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至少合法的情况下是这样。但对于一群旨在推翻环球集团统治的人来说,环球集团制定的所谓规矩对于他们来说还有多大意义呢?因此,从一开始的时候,蒂玛心中所想的就是采取其他手段与侄子进行接触。对于他这样的女人来说,反叛精神虽然是不太丰富的。但是,她深深的知道权力体系的相减,只要能够取得事后的成功,那么现在的细支末节是没有人胆敢追究的。
然而她很快就留意到了一个问题,无论她怎样绕过环球集团的相关制度,都不可能同时让阿迦做出相同的事情,所以必须有人替她与阿迦之间取得联系。
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多少人选可言?因为时间仓促的缘故,所以她只能从已经认识的人当中入手,但她来到这里之后并没有和太多人进行交流,而即便有所交流,能够在环球集团的核心地带施展影响力的,似乎也只有那一个人。
然而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偏偏在这一天海宁竟然没有来这里游玩。蒂玛虽然经常和他交流,彼此在做些什么,又在哪里经常出现,但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自己去找过海宁,甚至也没有主动去派人联系过。
这样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今要用到那个账户了,就不知道该如何将那个账户转过来,只能留守在自己的住处,等着他主动送上门来。这要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但现在这个情况万一海宁恰巧有事连续好几天都不能过来的话,那她岂不是只能抓瞎。
然而不抓瞎又能怎么办呢?反正她现在是没有什么好房子。
而且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海宁对她的这种状态似乎是格外欣赏的。
此时的海宁正一边通过昆虫机器人的监控,欣赏着在院子里焦急踱步的蒂玛,另一边则悠哉悠哉的翻动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各方情报。
海宁首先注意到的一份情报,仍然和之前的百科全书事件有关。这件事情的大致进程是这样的:1757年1月5日发生了谋刺国王的案件。国王于是恢复一项旧法律,规定凡攻击或干扰国家的书籍作者、出版家与书商,一律处死。多位作家被捕入狱,虽然没有一位遭受死刑处分,但就敏感的达朗贝尔而言,其恐惧可想而知。
他从这场骚扰中退缩下来,然后主动切断了与《百科全书》的关系,这个时间被认为是1758年1月1日。当时的他被认为是一时丧失了理智,控告蓬巴杜夫人赞助那群反哲学家,要求马勒泽布压制他们的领袖费内隆。伏尔泰敦劝他不要辞职,达朗贝尔回答道:“您不晓得我们所处的地位,及当局对我们的震怒……我不知道狄德罗没有我会否继续工作;但我知道,如果他这样做,他便要准备受审及经历10年的艰苦岁月。”
8天后,他的恐惧加深。“如果他们(那些敌人)今天凭着那些在位者的特殊命令印行这些东西,这命令不会停在那里。这意味着有堆柴摆在第七卷周围,待到第八卷时,便把我们投入火焰之中。”
伏尔泰向达朗贝尔屈服,转劝狄德罗放弃《百科全书》。这期间,伏尔泰的心态变化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也不知是事实如此,还是有人想要替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开脱,故而有了以下这样的原因解释:他之所以会放弃支持百科全书的想法,是因为倘若《百科全书》继续出书,则将受到审查,因而抵消了这部著作作为抑制教会压在法国心灵之上的权力这一价值。
杜尔哥、马蒙泰尔、杜若与莫雷莱拒绝再撰写任何文章。狄德罗一时也没了主意。“我几乎没一天,”他写道,“不想退隐到我香槟省的住处隐姓埋名而静静过日。”但他并不投降。“放弃这份工作,”他写信给伏尔泰(1758年2月),“即等于把一个人的背朝向裂隙,然后做迫害我们的歹徒想做的事。你若知道他们获悉达朗贝尔放弃工作后,心里有多欢乐,及他们使用什么手段以阻止他恢复工作就好了。”
事情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海宁也曾经发挥过自己启蒙主义支持者的作用。他甚至和马勒泽布实现了遥远的互动,有力的保护了狄德罗的工作。但即便如此,他的蝴蝶翅膀仍然没能阻止其他一些事情的发生,由于针对百科全书的图谋仍然未能停止,因此,保守势力们依旧在积极的进行着活动。
法国各主教在1758年的集会中提供一笔非常庞大的自由捐赠给国王,同时请求他终止《百科全书》在法国的印行。肖梅于1758年开始发布名为《反对百科全书的合理偏见》这一连几卷的书。除此之外,即便是一些偏向于启蒙思想家的哲学家,也不见得就全然站在海宁和他的战友们那一边,因为这个世界上既包括敌人也包括猪队友。几个月之后,爱尔维修激进的《论智力》一书的出版(1758年7月27日),激起进一步的抗议。《百科全书》被卷入那场风暴中,是因大家盛传狄德罗与爱尔维修关系密切。使情况更加无望的是:过去一直为《百科全书》撰写有关音乐文章的卢梭,拒绝再参与工作;1758年10月22日,他那封《与达朗贝尔论景观书》使他公开与那群哲学家决裂。《百科全书》写作者的阵营,似乎无可挽回地破碎了。1759年1月23日,国王的律师弗勒里警告巴黎的议会说:“一个计谋在形成,有个社团在组成,以便传播物质主义,摧毁宗教,激发独立的精神及滋养道德的腐败。”最后,3月8日议会的一道命令完全视《百科全书》为非法,新书不得印行,现存各卷全书也不得发售。这道命令解释说:“在有关艺术与科学的进步方面,从这类著作得到的益处,绝不可能补偿它在道德与宗教方面造成的那种无可弥补的损害。”
这也就意味着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法兰西的保守势力就将迎来他们的胜利,虽然只是阶段性的,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没有从根本上阻止百科全书的开行,以及对人们新思想的支持。但即便是这样,海宁也没有准备接受这样的拜局。
因此在早些时候,海宁就已经通知法兰西方面,一旦发现将会有任何摧毁百科全书及其发行体系的企图,哪怕只是蛛丝马迹,也要立刻汇报。与此同时,关于百科全书在历史上的前世今生,也被用最快的速度从数据库里整理了出来,那些关于百科全书以后的命运,也正是来源于这一渠道。
此时,海宁已经明确的意识到,他和他那些精神上的朋友们,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挑战。
是的,法兰西方面的那些眼线已经注意到了,教会的行动,由于战争在进行,法兰西国王确实不可能抵抗他们那些自由捐款的诱惑。对此,环球集团已经提前采取了必要的行动。在教会的自由捐款面前,环球集团的贸易额远远超过了他们财力所能触及的地步。相对于那些只知道贪污腐败、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人员来说,环球集团的内部监察制度也起到了更好的作用,因此在教会们的自由捐款生效之前,环球集团已经向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提出了一条郑重地交涉意见,环球集团愿意拨出一笔款项赞助狄德罗和他朋友们的写作工作——这笔款项是异常丰厚的,丰厚的真会留下一大批的余额,这笔余额也没有必要在银行的钱库里等待着几位作者之后几年的开销,因为之后几年环球集团还将会提供另外的拨款,所以这些拨款完全可以供国王在战争上进行开销,这也是环球集团的意志所在。之所以这样描述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因为法兰西的学者们似乎更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够进行学术创作,而目前的战争虽然看上去还难飞胜负,但法国显然需要更多的支持,因此环球集团也希望陆毅事物能够更好的照亮这群学者,以便环球集团的学者们也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而集团的学生们则可以从他们这群法兰西的良师益友那里学到应有的知识。
这显然是让人始料不及的举动,也是许多国家的君主都没有想到的,甚至就连俄国的伊丽莎白女上皇也向他的学者们抱怨,说法国人凭借几个写书的轮番书生,就得到了一笔让人匪夷所思的军事补助。其实只有狄德罗和路易世武心中清楚,海宁这只不过是用军事拨款的方式买了狄德罗继续写作的队伍而已,国王最终决定坐下这一笔买卖,同时他也兴高采烈的将此事告诉了教会。这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事实却是,路易十五后来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那些教会成员很快意识到了环球集团的财大气粗,但他们不能不为了自己的立场而继续坚持,因此他们增加了所谓自由捐款的数额。
这让法王路易十五非常高兴,虽然这笔款项并不是一次性支付的。但是在完成支付之前,他似乎也没有必要履行承诺。另外,他甚至已经用了不去履行承诺的念头,在教会和环球集团之间,他知道如何在双方矛盾的要求之下进行取舍。相对于环球集团,那足以改变战争结果的能力来说,教会的力量难免显得有些薄弱了。
而对于海宁来说,他之前虽然没有凭借物力和财力去和教会掰一掰手腕的想法,但这件事情来的过于仓促,身处法兰西的人员,虽然来得及和他进行沟通,但海宁这边做出决策,毕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析,而他当时正忙着监控蒂玛与荷兰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并没来得及采取相对科学的对策。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法国的保守势力们行动实在是太过迅速了。按照原本的历史,自由捐款这种事情应该是发生在几个星期之后的,但现在来看,对方的布置显然卖得更快了。因此法兰西方面的职员,在这件事情的处理当中也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必然加剧了保守势力与环球集团之间的冲突,以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像这样的隐患按照常理来讲,是应该提前排除一下的,不过海宁也很清楚,随着环球集团的日渐壮大,类似的矛盾必然会变得更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