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江西大捷
奏书递进了宫里,反响巨大,朝中的争议也是不小,不过墙倒众人推本来就是这朝廷的历史潮流之一,柳乘风这些年顺风顺水,平步青云,早已让人眼红了。
更不必说对大家来说,柳乘风始终不是自己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是恨不得人人上去踩一脚不可。
更何况现在柳乘风权势日大,已经成了不少人展现自己无惧权威的挑衅对象,所谓以直取名,这个直字是很值得琢磨的,所谓直便是刚直,即是风骨,也就是说,想要表现自己的风骨那么就必须选择一个强大的对象,这个对象先要有权有势,再之后便去挑衅,若是这个人对你不闻不问,自己反正也没什么损失,而且还能受人称道,可要是这个人过来煽你一巴掌,那就有意思了,至少可以肯定,你已经出名了,而且绝对是名满天下。
柳乘风如今成了取名的一个好对象,这个家伙现在有钱有势,朝野上下的这些苍蝇怎么能不挑衅一番,于是他们表言论,上奏书,又或者是在报纸中刊文,其中心思想不只是好好骂一骂柳乘风,也不是去挑逗这个庞然大物,其实说穿了,就是恶心人,越恶心越好,一副巴不得人家收拾你才罢休。
当然,想要以直取名却也是一门技术活,想要表现出自己的风骨,就必须得有表现风骨的环境,如果表现风骨的对象是元朝的主子,又或者是后世满清‘圣君’。那可就不太好玩了,大家都是聪明人,对这些圣君和主子是绝不敢说一个不字的,你敢惹到他们头上,他们也绝对不会一巴掌下来了事,多半直接给你个了断,甚至杀你全家。
这就是大明朝表现风骨成为风尚的原因。因为当今的天下遵循着一个道理,刑不上大夫。太祖皇帝的时候不见有人有风骨,文皇帝的时候这些有风骨的人平时也不多见。就算偶尔有个方孝孺那也已经全家死光光了。而在这弘治朝,风骨就出现了,这是因为苍蝇们知道。弘治皇帝似乎蛮好欺负,至少人家骂不还手,于是大家争相去骂,唯恐落后于人,他们的口号是:只捏软柿子。
这种人实在恶心,可偏偏成为了主流,说起来也是好笑,越是开明的时代,反而是骂声一片,若是你不骂几句朝廷都不好意思出门。可要是真正碰到了乱世亦或是手持屠刀的‘圣君’时代,只怕这些人人人都闭嘴了,这些家伙只怕要手拉着手热泪盈眶的高呼康麻子万岁的。
因此所谓的风骨本身就是个笑话,那些口里叫嚷的分贝最高的,那些口口声声说不计自己身家性命也要仗义执言的。十有**都是一群男盗女娼之辈,这种人到了弘治朝叫骂不绝,到了太祖皇帝的时代保准是最阿谀奉承的那个。
可是话又说回来,太祖皇帝最恨的就是这群小人,所以专门明了不少对付这种人的办法,譬如剥皮充草之类。
柳乘风如今也算是倒了霉。在这种风口浪尖上,原本大家还关注着江西的战事,现在江西那边仗还不知道打的怎么样如今就已经有人落井下石了。
次日清早的时候,如雪片般的奏书便呼啸到了内阁,内阁这边也不含糊,立即递入宫中。
据说这些奏书不是用一份份来计算,而是用一箱箱来计算,可见这事儿闹得有多大。
其实这还只是开头,现在风声还没有传出去,假若南京那边的六部官员们听到这个风声,保准这弹劾的奏书还要翻一番,在京师里头,毕竟还有埋头苦干的人,部堂里的事离不开他们,他们也没这闲工夫去管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可是南京那边不一样,南京的官员都是混吃等死的,这辈子到了天花板,基本上也不指望能回京了,平时也就是靠凑热闹来维持生计,绝对属于专业型的弹劾专业户,屁大的事他们能写的声泪俱下,谁家房子漏了雨他们能声情并茂的得出这是朝廷倒行逆施的原因所致。
宫里对这件事一如既往的表现的很是克制,如往常一样,所有的奏书全部留中,似乎这件事根本就没有生过。
这其实早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宫里是向着那柳乘风的嘛,这样的表现再正常不过,大家也都习惯了。
至少许多人反正过了嘴瘾,也表现出了自己的风骨,按照以往的规矩,现在大家也该消停了。
可有人不太正常了,不太正常的乃是户部郎中王令,王令也上了一道奏书,一封不太正常的奏书,奏书中声泪俱下,字字凄切,大意是说,藩国与天朝的臣属关系是祖宗的成法,而朝廷恩泽四海,番邦们才能仰慕大明之德,于是四海归于一心,人人称道。
可是现在柳乘风身为大明的臣子,却占据了不是大明的土地,那么敢问,这柳乘风还是大明的臣子吗?既然柳乘风不是大明朝的臣子,那么微臣又要问,柳乘风何德何能,担任大明锦衣卫都指挥使?
所以请求皇上要嘛裁撤柳乘风的官职,废其为庶人,永不叙用。要嘛立即勒令柳乘风退还廉州侵占的土地,否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社稷不安。
可要是皇上不肯,那么微臣宁愿请辞告老,挂冠而去。
这封奏书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这家伙够有种的,简直就是直臣之中的战斗机,瞧瞧人家这风骨都已经超凡脱俗了。
于是一时之间,这位王大人成了京师里的风云人物,但凡是读书人说起这位王大人都不免竖起大拇指。
而这位王大人也出名了,成了各家宴请的对象,莫说是寻常的名士,又或者是什么高官,便是他的上司都再三从名帖来请去吃酒,谁家若是在酒宴上能请到这位王大人来坐一坐,那真是面上有光,人人称羡了。
有了王令打头,大家也紧跟其后,紧接着又是奏书如雪片纷飞,基本上套路都是差不多,皇上不答应,大家就不干了。
这也算是有大明特色的罢工了,在这大明朝,若是有商人敢罢市,有工匠敢罢工,有佃户敢罢农,保准官兵、乡绅、工头毫不犹豫的跳出来,该抓的抓该杀的杀,绝不含糊,还反了你了。可是在大明朝,官员们罢工若是遇到太祖或者是文皇帝,这些人比佃户、工匠似乎运气也好不了太多,因为太祖和文皇帝是会杀人的。
可这是弘治朝,在这种逼迫之下,宫里虽然仍然如往常一样,可是明显的有了紧张的气氛。
若只是一两个人,你愿意滚蛋自然让你滚,可现在显然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而是很多个,你若是让他们当真滚蛋,接下来就会有几十几百个跳出来,所以若是处置不当,就绝对是非同小可的问题了。
宫里虽然还没有动静,可是似乎也开始为难了,据宫里传出的消息,在病榻上的皇上似乎还真有意让柳乘风退让出一些封地,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据说皇上已经亲自书写了一封密信前去了江西。
似乎已经胜利在望了,几乎所有人都不禁欢欣鼓舞起来。
可是在内阁,面对这个消息,李东阳只是淡淡一笑,对稳坐在案牍之后的刘健道:“柳乘风的性子,绝不会肯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更何况老夫对廉州多少知晓一些,廉州现在寸土寸金,柳乘风就算想做出让步也绝无可能,刘公等着瞧吧,再过不了多久,柳乘风就要上奏书请皇上打消这个念头了。”
刘健眯着眼,微微颌点头,语气平淡的道:“只要他拒绝,宫里就必定六神无主,而接下来,也定然请你我入宫商议,宾之,似乎这一步步,都和你从前预想的一样。”
李东阳谦虚的笑了笑,道:“不过雕虫小技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过不了多久,就该见分晓了。”
他靠在椅上,捋着自己的胡须,似乎在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斟酌好细节。
外头,匆匆的脚步声传来,一个书吏嘶哑着嗓子道:“江西来了奏报,最新的奏报。”
“奏报?这么快?”刘健和李东阳陡然听到这消息,都不禁身子微微前倾,显出骇然之色。
事情明显太快了一些,皇上昨个儿夜里才送去的密旨呢,怎么可能今儿清早柳乘风就有回音。
“是什么奏报?”
刘健咳嗽一声,勉强镇定下来,朗声问道。
书吏拿着一份大红的奏书:“是报捷的奏书,一路过来,传报的人都说大捷,上头是钦差行辕的大印,朝廷又有大捷了。”
“大捷……”
刘健和李东阳二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是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第二章送到,心情有点低落,第三章不知道有没有,接下来的情节要好好构思一下。R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