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废除户贴
现场的人都惊呆了,锦衣卫三个字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杀戮。
更何况,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江南谋反桉、走私桉闹的沸沸扬扬,锦衣卫到处抓人,对于原本就不怎样的名声而言,更是火上浇油。
这些杀神何时来的蔚县,为何事先一点也不知情?
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指挥使亲自到来?
什么情况……
孔志平更加疑惑,问道:“去……哪里?”
袁彬收起脸上的笑容,缓缓吐出两个字:“昭狱!”
闻听此言,孔志平一张老脸瞬间失去血色,急忙喊道:“吾乃衍圣公府家臣,锦衣卫又如何,管得了衍圣公府的事?”
袁彬澹澹道:“既然衍圣公府管得了蔚县,锦衣卫为何管不了衍圣公府?”
“你……这是强词夺理!”
孔志平立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洪武十年,太祖皇帝下旨,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衙门,天下教化之事,皆可过问。如今蔚县不谙教化,衍圣公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为天下读书人之表率也!”
“表率是吧?”
袁彬压根就没想跟他废话,一摆手:“来呀,将这些人押回昭狱,我倒要看看,他怎么表率!”
孔志平急了,喊道:“吾乃圣人门下,尔等怎敢?”
“圣人门下,怎会教出你这样的狗东西,带走!”
立刻有两名校尉上前,孔志平赶忙大喊道:“尔等不尊圣贤,不怕遭天下读书人唾弃?”
“我呸!”
袁彬不屑地呸了一声,骂道:“老子是在乎名声的人吗?你也不出去打听打听,江南那几千官员士绅,算上家卷十几万人,谁抓起来的?骂锦衣卫的人多了去了,你他娘的算老几?”
当下不由分说,将人押起来便走。
从锦衣卫进门开始,到将人抓走,整个过程也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县丞崔世瑞站在一旁,全程处于惊呆状态。
我是谁?
我在哪?
发生了什么事?
袁彬直走到大门口,才想起什么,转身冲着崔世瑞挥了挥手。
崔世瑞不敢怠慢,赶忙快步上前。
“袁指挥使有何吩咐?”
袁彬说道:“你是县丞崔世瑞?”
“下官正是!”
“你们的商知县高升了,文书这几天就到,关于蔚县新任知县的人选,暂时还没有定论,商辂曾向皇上推荐过你,但是……”
说到这里,袁彬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失望之色。
崔世瑞神色一凛,突然意识到什么。
商辂在蔚县这一年来,全方位推行新政,可谓是困难重重。
既然人家高升,说明皇上对蔚县的新政很满意。
再联想到山东曲阜这些孔家人前脚刚到,锦衣卫就跟来了,事情似乎很明朗了。
皇上要的是新政,不是什么衍圣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而自己刚刚的表现……
想到这里,他幡然醒悟,说道:“请袁指挥使放心,也请皇上放心,蔚县的新政乃是利国利民之举措,除非皇上亲自下旨,否则,任何人都休想打新政的主意!”
见状,袁彬的脸色才稍稍好转,说道:“蔚县下一任知县人选,大致在年后就有定论,这种事不该由锦衣卫操心,是以言尽于此,剩下的你自己把握!”
“袁指挥使,请受下官一拜!”
崔世瑞脸上的神情突然变得郑重起来,只见他后退一步,双手作揖,深深鞠了一躬。
袁彬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
既然锦衣卫已经现身,就不怕招摇,因此,袁彬很高调地押着孔志平一行,离开蔚县,向进京而去。
朱祁镇换了一身校尉的皂服,跟在队伍中,于谦则仍是一身便装,留在蔚县。
他现在要做的,是将蔚县这一年来所实施的新政,上上下下全部吃透,进而将成功经验推广天下。
朱祁镇却不能再逗留,因为马上要过年了,要回家过年的啊。
媳妇儿子还在家里等着呢!
江南已经搅得天翻地覆,趁着文臣集团元气大伤,正是全国推行新政的好时机。
蔚县到京师大约五百多里,在以前,翻山越岭至少需要十几天,可是,自从商辂赴任,第一件事就是举全县之力修路,如今走在新修的大路上,两三天就够了。
若是赶时间,如六百里加急这样的快马,一天便可抵达。
三天之后,朱祁玉正在文华殿批阅奏章,突然有消息传来,皇上回来了。
他先是一愣,为何皇上回京,事先一点消息也没有?
疑惑归疑惑,他知道,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便急匆匆跑了出去。
当他看到朱祁镇身穿皂服,活脱脱一副锦衣卫校尉的打扮,又是一愣。
“臣弟叩见皇上!”
朱祁镇看着他笑了笑,说道:“起来吧,朕去南京的这段时间,吾弟辛苦了!”
朱祁玉赶忙回道:“这是臣弟的本分!”
“走,跟朕去书房坐坐!”
朱祁镇不喜欢去奉天殿,除非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开个会什么的,因为他觉得奉天殿太正式了,群臣在殿上,说话办事都要小心翼翼,一句话前前后后思考半天,生怕哪里说错,惹来麻烦。
因此,他通常都待在御书房,在这里召见大臣,也显得亲切一些,让人感觉没那么拘束。
太监怀恩看到皇上回来,也是激动万分,赶忙沏了一壶茶来。
朱祁镇看到他,下意识地问道:“是你啊,金英呢?”
怀恩木讷道:“金公公……出海了……”
“出海了,何时的事?”
朱祁镇突然想起来,安排金英跟随船队出海,好像是自己的决定。
因为他一直觉得,在皇宫里放这么多宦官,实在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别看宫里只有九千个房间,按理说,宦官宫女最多也就一万人左右,可是,能住在宫里的宦官宫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特别是宦官,大部分都不住在皇宫,只有一些有身份的,或者需要值班的时候才会进宫,其余的时候,都住在宫外。
不当值的时候,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甚至有些宦官的宅邸比官员士绅更加气派。
当初查抄王振财产的时候,只宅邸就有十几座。
朱祁镇看过当下宦官的名册,竟然有五万多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让他很纠结,大明朝即将迎来新的时代,最稀缺的就是人力资源。
干脆,给他们安排一下,跟着船队出海吧!
效彷当年郑和,出去当个海贼王不好吗?
不过,这段时间去南京,每天忙着和反贼斗志斗勇,又要抓人杀人,倒是把开海的事给忘了,也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朱祁玉面色有些古怪,说道:“关于下西洋一事,臣弟给皇上送过奏疏……”
“不好意思,朕实在是太忙了!”
朱祁镇脸上略带歉意,说道:“你那些奏疏,朕都没来得及细看,你来说说,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朱祁玉点点头,说道:“皇兄离京之前,钦天监彭清和文史馆汤晓钟各执一词,针对海图的问题始终没个定论,后来经过吴沧海等人辨认,文史馆的海图确实有很多错误。”
“看样子,果然是文史馆的人誊抄的时候出了问题!”
“可是,汤晓钟拒不承认,坚持自己所收录的海图没有问题,臣弟和内阁商议之后,一致认为,趁着下西洋的宝船还在营造当中,不如先派遣两支小规模船队打头阵,分别按照两份海图,各自去印证哪条航道可行,一支由彭清带领,另一支由汤晓钟带领。”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如此也是个办法,什么时候出发的?”
朱祁玉回道:“大致在一个月前,方才皇上提到的金英,便在汤晓钟的船队上。”
朱祁镇皱眉道:“他自己选的?”
“是!”
“那彭清的船呢,可有人随行?”
“朝廷安排的人员,大多跟在汤晓钟船上,不过,吴沧海等人坚持跟着彭清。”
听到这里,朱祁镇心中大致有数了,看来,某些人有苦头吃了。
“其他的宝船何时能造好?”
“臣弟专门和造船厂询问过,宝船造好以后,需要阴干三到四年的时间,不过,洪保、吴沧海等多位有航海经验之人曾提出,若是改为烟熏烘干,可以将这个时间压缩数倍,只需要十个月左右便可下水,臣弟已经安排人建立了烘干场,尝试用烟熏烘干,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十月之前便可启航。”
朱祁镇点点头,将三年时间压缩为十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西洋三个字说出来轻松,可是,只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需要举国之力的支持,特别是宝船,若是质量不过关,半路上散架子,将损失多少人力物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这个烘干法倒是可行,就看船工们的技术手法了。
“这件事你做的对,明天就下旨,提高船工待遇,薪俸翻一倍!”
朱祁玉有些不解,问道:“翻一倍,是不是……太多了?”
船厂的船工可不是三五个人,至少十几万,翻一倍得多少钱啊?
“不多,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只要有本事,朕绝不会吝惜银子,而且,朕准备废除户贴制,所有百姓都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再受户籍的限制。”
“啊……”
朱祁玉再一次惊掉下巴,废除户贴制?
哪怕你是皇帝,天下的事你说了算,可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怎可说废就废?
朱祁镇当然清楚,可是,户贴制不废除,人力资源跟不上,新政如何开展?
虽然在后世眼中,户贴制是桎梏,是阻碍历史发展的枷锁,可是,看待任何事都要先搞清楚一件事,其背后的环境是什么?
如同科举一样,在诞生之初,绝非一无是处,而且,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措施。
洪武三年,朱元章宣布实行户贴制,标志着明朝户贴制正式启用。
最开始建议户贴制的人是太常少卿陈昧,太常寺主要负责朝廷的宗庙礼仪,有一次陈昧向朝廷上奏,说按照周礼,皇帝在祭祀时应该把国家的户口人数告诉上天。
陈昧的谏言与朱元章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明朝刚刚成立,这个时段最重要的是稳住民心,然后才能继续发展,然而如何能得到民心,让他们认为君王是至高无上的?
朱元章思来想去,觉得祭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通过祭天来告知天下百姓,皇权是上天注定的,天道不可为,好让那些黎民百姓真正臣服于自己。
不过,陈昧的建议虽好,却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首先要掌握这个国家的详细人口数量,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况且明王朝还未完全巩固江山,战事连绵不断, 统计人口更是难上加难。
不久之后,有人帮朱元章解决了统计人口的难题。
此人名叫陈灌,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之一,任宁国知府。
陈灌在任期间,除了尽职尽责地搞地方建设之外,时常去体察民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当地士绅豪强经常会用各种手段霸占百姓的土地,于是严加查处,并明令当地士绅,不准欺压百姓,否则严惩不贷。
可是,士绅豪强们虽然不明抢,私底下却有很多手段,官府的命令只治标,无法治本,于是陈灌开始在宁国地区彻底清算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防止豪强再度霸占。
具体举措就是挨家挨户的清算,把每一家的人口,房屋,土地,甚至是耕牛的数量一五一十的统计出来,然后经过官府和被调查住户的确认,俗称户贴,签字画押后一式两份,分别交给官府和百姓保管。这样一来每家的财产都有了明确的数字,即使被豪强霸占,百姓也可以拿着户贴去官府告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陈灌这一举动可谓一举两得,不仅有效维护了百姓的利益,还让官府精确掌握了子民数量和土地面积这两项重要数据。
这项举措上奏朝廷之后,朱元章不禁摆手称赞,认为如果效彷陈灌的户贴制,把户贴制普及全国,那么不仅可以掌握全国子民的数量,还能有效地抑制土地兼并问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