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鸭 > 千年烽火何日休 > 第9章 家园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9章 家园

小说:千年烽火何日休作者:吴越官人字数:1592字更新时间 : 2022-10-23 09:49:37
最新网址:wenxueya.cc

众人又商量了一会子,便招来辽民的代表,进来的正是第一个拿交子给赵峥的老头,身后还跟着个络腮胡子的大汉,老头叫苟延年,竟是原本一个乡绅,在这伙辽民中算是年龄最长的,那络腮胡子叫张大彪,却是苟家原本的一个佃户,身强体壮,这一路上逃难过来,他对这些难民多有照料,在那些青壮中颇有威望。

二人都吃过了东西,脸色变得好多了,见村里众人,倒头就拜,连声感谢。钱怀仁等见他俩这副模样,知这伙辽人也是识情知趣的,也收起了对辽人的鄙夷,多了一份客气。钱怀仁向二人解说一番,强调了村里田少人多的现实情况,说明按朝廷的规制,他们可以用手里的官交子向赵峥或租或买村西高地上的土地,至于朝廷应承的耕牛村里则是没有的,这个村里也没有办法,在众人开会时,新来的辽人也大概了解了些村里的情况,知道村西是片荒地,二人虽有些不情愿,但也知事急从权,自己这些外来户,受了宋国官府的诓骗,虽也一肚子怨气,但事已至此也是没有了办法,也怨不到村里人,村里肯接纳安排就已是好的了,此时也不谈什么条件了,千恩万谢下两人代表前来的辽民接受了村里的安排。

从宗祠里出来,苟延年和张大彪自去与乡亲解说,赵峥跟钱少卿等人带领着村里自发帮忙的青壮在赵峥的安排下分工有序的落实起安置工作来,虽说主要靠自愿,即便是官交子不值钱,但也是官府按照这些辽民原本的资财强征硬换的,他们身上统共也没有多少交子,除了苟延年等少数几户之外,多数家庭充其量也就能买个破屋遮风挡雨,交代清楚了原委,这伙辽民更是对赵峥感恩戴德,若条件允许指不定长生牌位都要给他立起来。

但无论南北,作为传承千年的农耕民族,这种地的似乎早已刻在了基因里,众人来到村西荒寨,当面锣对面鼓地看地、丈量、签地契,交子如雪片般收到了赵峥手里,忙活了一天,除了五户人家从赵峥这里划去了总共不到三十亩的荒地之外,其他人家或多或少地也就拿到了姑且还能算作房子的残垣断瓦,但好歹也算是有了新家了,在赵峥的带领下众人伐木修屋,忙碌了开来。

勉强的招工并不太顺利,初来乍到的辽民毕竟抱团,对各家作坊的招工兴趣不大,对于本不情愿招工养人的小作坊主来说,却是好事儿。可是要靠种地过活,开垦荒地,运气好的也要有一年才能有收成,运气不好等个两三年才能出产像样的收成,这几年却是怎么过活?光靠大长短工是肯定不行的,几千年里在中国农村,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就只能依靠借贷度日,这也正是大小地主放高利贷的好时光,多少农民卖地卖房甚至卖儿卖女都是被这样的生活逼迫的。

村里地主也雇不了多少佃户,钱怀仁带头,几家也就招了八户佃农,剩下的十多户便是买了地也要粮度荒年,辽民自己商议了之后,苟延年作为被推选的代表又来找到了赵峥,请求赵峥能够接纳无地的辽人做自己的佃户,条件则是贷粮给大家撑过这开始的两年。

赵峥没有什么农村生活经验,也没想到竟是这个样子,不觉头大,按他的想法,要是通过产业吸纳劳动力问题可能并不大,不仅这营建坊能吸纳劳动力,相关的红砖、石灰、水泥也能扩大产能的,别说青壮男子,对他而言很多工作女子老人亦可,只是忽然间要一下子扩大这许多规模,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而要做个合格的地主,带领这群人务农,他却没什么主意。

赵峥也也就刚刚找到个营生,赚了点小钱,卖地安置这些辽民,已经算是大大的布施了,家里刚刚顿顿能吃上带盐味的伙食,况且家里还是老爷子当家,但赵峥见这些人可怜,又不忍心当面就回了,看到这些辽民,眼前仿佛看到了自己部队救灾时遇见的乡亲,服色虽有差异,但一样的面容,一样的服色,若是没得帮扶,这些人饿死几个,自己良心上怎么也是过不去的,一种挫败无力的感觉让他非常难受。赵峥借故要跟家里老父商量商量,打发走苟延年,自己想着对策。

天已擦黑,一间刚盖了新草屋顶,四面尚且透风的破屋内,几个辽民正聚在一起说话。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有点悲愤的说:“我们那边以前土里刨食,一年从无几日敢歇息,好容易收了粮下来,就要找粮商折换钱交税,等交了正赋,然后就还借贷,剩下的还要付徭役费,除我外,我爹六十多了,每年还要交一石粮去。忙活一年,交完这些就所剩无几,等断粮时只好又去借贷,贷了钱到粮店买粮,除了过年,吃不到一次饱饭。”

躺着新编的草席上的张大彪也插话道:“我们还算好,遇到个好东家,体恤我们的不易,那么多年十成只取一成,温饱倒是不愁。但别家的佃户,今日收粮,明日断粮,都是常有的事儿,我小舅子在隔壁村,去年金兵闹得凶,官府征税逼得紧,没办法把家里最小的女儿卖了,也才换了几石粮,听说他们那里还有一户,收的粮还不够还高利贷,一家七口人,晚上全部上吊死了,真是没了活路了。”

另一个中年汉子接道:“听说被金人占去的那边更加苦,金人不仅要杀人抢粮,该征税的时候一分一厘都不给少,这不就是把人往绝路逼嘛,要不然谁愿背井离乡跑到这宋国来。”

“谁知道去,也有人传说金人来了之后一切如旧,有的地方税赋都少了,也不知道真的假的,若是真的如此岂不是白跑出来了,谁能想到跑过来,宋人就用着劳什子交子把我们仅剩的财物都换走了,还骗我们说这就是钱,幸亏我们遇到好像的梁东家,否则我们这些人不饿死也只能找个山口做无本买卖去了。”又一个汉子道,话语中透着深深的失落。

众人不禁纷纷赞同,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能忍耐的人群,只要能有一点点希望,一点点生路,就可以毫无尊严的忍受最苛刻的盘剥,他们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繁衍,为华夏文明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营养,无论他们在辽国、金国、夏国还是宋国都是一样的,中国几千年的兴衰史,兴,则因处理好农民问题,亡,则因农民问题暴雷。

北宋徽宗年间,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乡绅官吏,无不以侵占田产为能事,巧取豪夺私田也是司空见惯,跟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衰亡前的景象如出一辙,各种各样的权势和暴力一点点夺走底层人民的尊严、亲人、财产或者生命,不堪压榨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更是此起彼伏。

“这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是吃人,这一路从燕京走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跟我们在辽国一般无二,甚至比我们大辽物价都高税赋更重,当初真不该听信宋人的传言往宋国来。”张大彪愤懑地懊恼道。

“既来之,则安之,空发牢骚也是无用,能遇到梁东家这样的好人算是我们这些人的幸运了,说是我们自己卖了这屋和地,谁不知道那官交子就是些废纸,还给我们换吃换喝,谁还不知道这就是自掏腰包接济我们啊,天下竟有如此善人,真是菩萨心肠,赶明儿若是地里挣出了粮食,这恩我说什么也是要还上的,往后想办法好好干,慢慢熬活,等过个几年,攒些钱,把日子过起来。”又一个年长些的中年汉子感叹道。

“是啊,我们这些人可不能混吃等死,东家心善,我们却不可欺,我看东家不是懂农事的人,这好大一片荒地,我仔细看了,土质却是上好的,就是石头多,还缺水,我们这些人要帮着多谋划出力,把荒开出来,才算对得起东家,到时候攒够钱,我们才能买到自己的田地,这样日子也就有了盼头。”沉默了半天的苟延年开口道。

“东家说得是,要不说是东家呢,到哪里用不了几年还是东家。”一个汉子道。

“休要胡说,现在我们都只有梁东家一个东家,以后人前人后,你们几个别再叫老朽东家了,我年纪大了,儿子媳妇也走散了,就剩个襁褓里的孙女,也没啥盼头了,就图个平平安安,能把孙女拉扯长大就好了。”

“东……哦,不……嗯……苟老,话虽在理,可是这里你也看了,这不通水源,没水怎么开荒,怎么种庄稼啊?”张大彪一时不太适应称呼的变换,两手一摊一脸的无奈。

“糊涂啊,没水就不会挑水吗?几百亩地,开不过来,我们这些个人开个一亩、两亩总成吧,东家也没逼我们,但你手上还有交子吗?受人一时恩惠,难道能收一世吗?我们庄稼人要刨食总要从土里来,哪有不下大力气就能变出钱粮来的!”

“希望东家能答应下来。”中年汉子道。

“哎……十几户人家,好几十张嘴,也是难为东家了,可是能救我们的看来也只有他了。”苟延年喃喃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enxueya.cc。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enxueya.cc